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掘金城市矿山——格林美

(2011-07-22 09:06:30)
标签:

转载

分类: 资源类行业及公司研究
梁军儒

    格林美是典型的资源型公司,回收网络建设的复杂性、产品线的多样化以及回收技术的复杂性、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的高难度为格林美构筑了一定的壁垒。格林美真正的竞争对手并非同类型的回收企业,而是传统模式的生产者,相较而言格林美几乎拥有永远的低成本优势。

    格林美在中国还没有规模化的竞争对手,即使未来会出现,只要行业没有发展到原料供不应求形成资源抢夺的阶段,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现在离这种阶段仍然十分遥远。回收型与矿山型企业共享相同的市场,产品销售价格相同,未来无论回收行业如何扩张,都只占同类产品很低的市场份额,产品价格取绝于矿山型企业。传统模式生产者原料来源于矿山,生产中大部分为刚性成本,回收型企业来源于废旧物品,原料和产品价格与市场同向波动。这一差异为格林美带来稳定的毛利率与低成本优势。即使是2008年最低迷阶段,当其他企业在为盈利而挣扎时,格林美依然保持较高盈利能力。产品的特性使格林美能保证稳定的毛利率,同时价格有很强的竞争力。

    格林美具有极强的扩张能力,产品线从最初的钴镍,逐步发展出铜、塑木型材、无铅焊料等新产品,未来还可能进一步延伸至金、银等多种产品,每种产品产能也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原材料从原来的电池拓展至废旧家电,未来汽车、手机等都有可能成为格林美的原料源,这些资源几乎都取之不尽。未来随着原料回收渠道建设的完善,成本还有下降的空间。参照国外行业经验,远期的未来回收原料还可能收取处理费。

 

格林美的一些风险与负面因素:

1、如果产品价格下降,产品毛利率能保持相对稳定,但毛利总额将下降。假设远期价格出现50%下跌,相同毛利率下总毛利将下降50%,相应净利也会大幅下降。外延扩张可以作袮补,但仍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当产品售价下降到某一极限时,出现毛利率下降甚至亏损仍然是可能的,只是概率极低。
2、格林美具有周期性企业的一些特征,2009年上半年钴和镍价格下跌过半,如果不是产能大幅增长一倍,业绩会比较难看。现在股票价格较高,考虑其周期性,万一未来商品价格再度下跌,则股价下跌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从长期的角度看,最安全的买入点应该在行业景气度回落,并且导致股价回归合理的时候。

3、新产品如塑木型材、铜等的毛利率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产品盈利能力能否保持稳定尚需要长期的考察。

 

millionaire:

格林美现在是国内唯一一家循环利用型钴镍粉末制造商,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具体体现在
规模经济。虽然格林美从资本上面未有体现出大规模经济,但存在纵向整合的经济性,但作为从原材料收集--超细股镍粉生产(甚至拓展到电池生产)--销售格林美拥有完整产业链,如果新进企业需要比格林美相似的成本,就必须整合整个产业链进入。
产品歧异。基本没有产品歧异(跟其他资源型企业一样),但随着国内企业生产加工质量深化,粗加工钴镍生产的股镍粉需求量应该持续地减少,相对超细粉需求量增加,格林美粉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规模生产类球形钴粉的企业,但招股说明书并未说明类球形和纤维型的性能差别及前景。
资本需求。 基本没有资本需求壁垒,现在大企业的财力足以进入几乎任何一个产业,就不必说一个资产10亿以内的中小企。
转换成本。 基本没有转换成本 假设资源性生产的股镍粉与格林美的质量是一样的,则基本没有转换成本
分销渠道。钴镍粉市场由于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企业使用公司产品需要有一定的观察时间窗,形成了工厂--工厂的销售渠道,没有中间分销商,但正因为这样,在独立企业之间,通过适当形式的长期合同,甚至短期合同,能够获得整合的一些经济性。
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劣势
专有的产品技术。 有专利技术,但并非生产钴镍粉的专利技术,但仍然有技术壁垒包括: 1、适应成分多变的钴镍废料;2、恢复失效钴镍材料性能的原生化技术。这两类型技术有一定壁垒,而且需要同类循环型钴镍生产企业才需要具备这类型技术。
原材料来源优势。公司在产生废料较多的地方建立了废品回收点,实现定点收购,与产生废料的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实现定向收购,这里形成了原材料来源渠道和原材料供应壁垒。
政府政策。循环经济的推行以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国家产业政策、循环经济政策鼓励资源循环产业迅速发展。
    综上所述,格林美最重要的进入壁垒是 拥有完整产业链的规模经济 原材料来源渠道壁垒 政府政策壁垒 技术壁垒。
    如果把行业定义为循环型钴镍资源生产,据招股说明书描述,没有与公司相同类型的竞争对手,就此定义为行业为独家生产就没有分析意义了,我想更恰当的分析框架应该把生产钴镍的企业都定义为竞争对手,给林美独特的资源型生产企业应该定义为其中一种战略集团可能更合适。
    钴粉没有确切数据因为其他两个公司还有出口,不了解具体数据。钴镍粉其他占有率由国外公司占据。
价格竞争秩序。 由于有国际金属期货,行业内很少出现无序的价格战
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为数较多的生产企业,由上述数据看到,行业里面没有占绝对市场份额的行业领导人,规模相对不大的众多竞争对手可能在价格以外的另外一些层面展开无序竞争,比如说广告战,公关战,建立在后勤系统的服务支出增加等等
产业增长迅速
     当然,不能以评估为实际依据,但钴镍矿资源的稀少和新兴国家对硬质合金金属的强劲需求应该能成为行业发展的动力,产业发展以新增量而非存量为动力。
高固定成本
     无疑,无论是资源型还是循环型钴镍粉企业,都是高固定成本企业。这使企业必须尽力使用其生产能力,这对于经济周期向下,总体需求不足的时候,这是致命的产业因素,所以格林美并不是那种超长期持有的品种。
歧义性和转换成本缺乏
大幅度增容
    现阶段产业供应不足是共识,但是否会引起过度投资产生产能过剩仍然需要关注,过度乐观的预期可能使投资大幅增加,即使国内矿资源不足仍然可以通过加大生产能力来缓解实际需求。或者联系全球市场,国外供应商看到产品缺口同时加大投资。另外,近来房地产市场调整(甚至是泡沫破裂)对金属市场需求可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高退出壁垒
    无论是循环型企业还是资源型企业,高固定资产、专用性资产限制了其退出,使产能过剩时产业更倾向于价格战而不是退出。退出壁垒高同时进入壁垒也高为该产业带来高回报的同时有高风险。

    在众多导致产业内部竞争的因素当中,价格体系、需求缺口和需求增长是产业内部没有激烈竞争的主导因素,现阶段格林美也可以高速成长,但众多其他因素,如高固定成本,高退出壁垒一旦遇到产业发展放缓,或者说产业没有预想中发展那么快,那可能是格林美的高风险因素。

 

易正清和:

    梁兄似乎忽略了格林美的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就是早在03年就已在香港上市的东江环保,在固废(危废)处理行业,东江环保的规模、平台及行业影响力比格格林美要大。两个公司都地处深圳,重要基地都在沙井,当然外地也都还有很多的基地。两个公司一起比较,结论可能要更接近事实。
 
我的观点:
1.格林美的核心优势体现在:由于生产模式的不同(废品回收模式与矿产模式)导致的同样的产品成本领先。
2.这种生产模式的壁垒主要依靠技术、规模、废品回收渠道。这种“护城河”的宽度显然不能与品牌、专利、网络所形成的壁垒相提并论。因此,长期该公司不能承受品牌消费品一类的估值。
    在跟踪该企业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有无潜在的进入者、行业内的竞争状况。不客气的说,如果有一家势均力敌的对手加入,“护城河”就马上恶化。高固定资产、专用性资产的企业总是让人费心。
3.由于市场份额占整个钴镍粉的比例不高,行业空间没有问题;
4.具备连锁经营的性质,盈利模式可能快速复制;
5.当前的估值过高,耐心等待PEG远小于1的时刻的到来。
6.目前的市值小于100亿元,应该有成长空间。
总之,该公司值得持续跟踪,但需要耐心等待投资机会,其估值不应该高于品牌消费品的估值水平。
                                                    20101228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