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控股:要做最亮的星
(2011-05-20 14:44:22)
标签:
巨星科技成长股未来发展杂谈 |
分类: 成长股公司研究 |
巨星控股:要做最亮的星
|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日期:2011-05-18
|
|
|
●未来的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五金连锁卖场的发展有现实基础 ●下一个五年,物流、仓储设备领域对机器自动化的需求要求提高 ●任何资本运作,不过是为了实体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今年1月份,我们成功完成了受让杭叉控股职工股份的相关交接手续,正式成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股股东,这对巨星控股而言是一个新的飞跃:从行业来说,由原来纯粹的手工工具制造进入机械装备制造业;规模上,控股杭叉后的巨星控股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元。 未来的巨星,发展将双主业并重:继续在手工工具制造和工业车辆制造两大主业内精耕细作。 手工工具:开拓内销市场 手工工具的内销市场开拓是我们未来要关注的一大重点。 从1992年下海至今,我专心在手工工具制造上专门研究了十多年,硬是将一个看上去不那么显眼的行业做成了亚洲最大,目前的销售额达3亿美元,占国内出口份额的5%。但与此同时,已经做到亚洲最大后的手工工具制造如何完成新的突围也成了新的挑战。 通过国内外市场渠道和品牌的并购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为手工工具制造找到的未来突破口。未来五年,国内市场的开拓我们会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一是开设类似“双立人”这样的品牌精品店,未来五年内要争取开出500家。 二是开设连锁五金工具店。国内的电器连锁卖场有苏宁、国美,五金连锁卖场目前国内还是一片空白,而且未来的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五金连锁卖场的发展有现实基础。 三是设立经销商合作模式,大规模铺设全国销售渠道网络。 当然,市场的开拓离不开产品创新这个大前提。目前我们的手工工具产品品种上万种,一个300多人研发团队每天在设法推陈出新,一年至少需要新推1000种产品,这是一个时尚类消费行业,而非传统的制造行业,这意味着手工工具制造的价值没有上限,并不会受制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等要素价格的上涨。 工业车辆:跻身全球五强 杭叉集团在未来将继续坚守既定的工业车辆制造主业。现在的杭叉已经是国内叉车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去年杭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1.1亿元,但是我相信未来五年时间里它的发展会更快。对于杭叉集团,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五年,销售额实现翻番,达到150亿元左右,跻身全球前五强。同时争取三年内实现上市计划。 我对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一方面得益于机械制造行业的景气度。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失去,下一个五年,物流、仓储设备领域对机器自动化的需求提高,也为机械装备制造业打开了发展新空间。国内的机械制造业发展日趋提速,这一点从去年开始就有所反映。今年一季度杭叉的业绩也是势头喜人,销售额同比增速已经超过45%,我相信未来几年内工程机械还会有持续的增长。 另一方面,我对杭叉既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充满信心,对优秀的管理团队也有充分的信任和信心。 资本运作:助推实业腾飞 机械制造是个庞大的市场,也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我庆幸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行业,可以一直不断地自我挑战。过去的十多年创业历程中,我始终坚守着手工工具制造领域,但是从去年旗下控股公司巨星科技成功实现上市之后,十二五期间,巨星控股正迎来新的机会:不再局限于手工工具的制造,放眼整个机械行业,寻找并购机遇。 控股杭叉还只是开始。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会花很大精力去寻找新的并购项目。并购的优势很明显,它能帮助巨星控股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当然,我们也不会盲目地进行并购。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是,要寻找那些优质的品牌企业,而非那些拥有沉重历史包袱、并购后也会成为“负累”的项目。 并购的思路分两种: 一种纯粹PE投资,不以控股为目的,针对这一块项目寻找,我们在巨星控股专门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聘用了专业的团队。老板电器是其中一个已见成效的投资。 还有一种就是以控股为目的的产业并购和项目投资,杭叉是其中之一。 我们同时也在涉足房地产等其他的投资领域。如正在计划要在建德新投资一个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项目投资,预计在3—5年时间里投资规模达38亿元,而且已经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但是,所有的多元化投资,我始终没有摒弃一个宗旨:以实业经营为主,任何资本运作也不过是为了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作者:杨轶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