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中级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2)

(2011-05-19 08:53:38)
标签:

2010

中级财务管理

真题

答案

杂谈

分类: 会计学习——理论、实践与教学

四、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司拟添置一套市场价格为6000万元的设备,需筹集一笔资金。现有三个筹资方案可供选择(假定各方案均不考虑筹资费用);

   (1)发行普通股。该公司普通股的β系数为2,一年期国债利率为4%,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0%。
     (2)发行债券。该债券期限10年,票面利率8%,按面值发行。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3)融资租赁。 该项租赁租期6年,每年租金1400万元,期满租赁资产残值为零。
 附:时间价值系数表。

K

(P/F,k,6)

(P/A,K,6)

10%

0.5645

4.3553

12%

0.5066

4.1114

   要求:(1)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普通股资本成本。
          (2)利用非折现模式(即一般模式)计算债券资本成本。
         (3)利用折现模式计算融资租赁资本成本。

         (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为A公司选择筹资方案。
【参考答案】:
    (1)普通股资本成本=4%+2×(10%-4%)=16%
    (2)债券资本成本=8%×(1-25%)=6%
    (3)6000=1400×(P/A,i,6)
    (P/A,i,6)=6000/1400=4.2857
    因为(P/A,10%,6)=4.3553
   (P/A,12%,6)=4.1114
    所以:(12%-i)/(12%-10%)=(4.1114-4.2857)/(4.1114-4.3553)
    解得:i=10.57% 
     2.B公司是一家制造类企业,产品的变动成本率为60%,一直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信用条件为N/60。如果继续采用N/60的信用条件,预计2011年赊销收入净额为1 000万元,坏账损失为20万元,收账费用为12万元。
    为扩大产品的销售量,B公司拟将信用条件变更为N/9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计2011年赊销收入净额为1 100万元,坏账损失为25万元,收账费用为15万元。假定等风险投资最低报酬率为10%,一年按360天计算,所有客户均于信用期满付款。
   要求:

   (1)计算信用条件改变后B公司收益的增加额。
    (2)计算信用条件改变后B公司应收账款成本增加额。
    (3)为B公司做出是否应改变信用条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收益增加=(1100-1000)×(1-60%)=40(万元)
   (2)应收账款成本增加额=(1100/360×90-1000/360×60)×60%×10%=6.5(万元)
  (3)税前损益增加额=40-6.5-(25-20)-(15-12)=25.5(万元)
   结论:由于税前损益增加额大于0,所以,应该改变信用条件。 
    3.D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已公布的公司2010年财务报告显示,该公司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为4.8%,较2009年大幅降低,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为此,某财务分析师详细搜集了D公司2009和2010年的有关财务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2009年

2010年

销售净利率

12

8%

总资产周转率(次数)

0.6

0.3

权益乘数

1.8

2

    要求: (1)计算D公司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
          (2)计算D公司2010年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的差异。

          (3)利用因素分析法依次测算销售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变动时D公司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影响。
【参考答案】:
   (1)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12%×0.6×1.8=12.96%
    (2)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与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的差额=4.8%-12.96%=-8.16%
   (3)销售净利率变动的影响=(8%-12%)×0.6×1.8=-4.32%
     总资产周转率变动的影响=8%×(0.3-0.6)×1.8=-4.32%
      权益乘数变动的影响=8%×0.3×(2-1.8)=0.48% 
       4.为适应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形势,C公司于2009年年初购置了一台生产设置,购置成本为4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5%。经税务机关批准,该公司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C公司适宜 和的所税税率为25%。2010年C公司当年亏损2600万元。

   经张会计师预测,C公司2011年~2010年各年末扣除折旧的税前利润均为900万元。为此他建议,C公司应从2011年开始变更折旧办法,使用直线法(即年限平均法)替代年数总和法,以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对企业更有利。
     在年数总和法和直线法下,2011~2016年各年的折掉顾及税前利润的数据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年折旧额

633.33

527.78

422.22

316.67

211.11

105.56

税前利润

266.67

372.22

477.78

583.33

688.89

794.44

   表3

 

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年折旧额

369.44

369.44

369.44

369.44

369.44

369.44

税前利润

530.56

530.56

530.56

530.56

530.56

530.56

 

   要求:
   (1)分别计算C公司按年数总和法和直线法计提折旧情况下,2011~2016年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
  (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判断C公司是否应接受张会计师的建议(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3)为避免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C公司变更折旧方法之前应履行什么手续?
【参考答案】:
   (1)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1-2015年均不需要缴纳所得税,2016年缴纳所得税=794.44×25%=198.61(万元),2011-2016年应该缴纳的所得税总额为198.61(万元)
    在直线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1-2014年不需要缴纳所得税,2015年需要缴纳的所得税=(530.56×5-2600)×25%=13.2(万元),2016年缴纳所得税=530.56×25%=132.64(万元),2011-2016年缴纳的所得税总额为13.2+132.64=145.84(万元)

   (2)由于145.84小于198.61,所以,应该接受张会计师的建议。
    (3)应该提前向税务机关申请,取得税务机关的批准之后再改变折旧方法。

    【试题点评】本题考核“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折旧方法变更对税务的影响”的知识点。该知识点财考网的各种练习中都有考查到,另外,在财考网老师考前串讲班中重点提及。
五、综合题(本类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

  1.E公司只产销一种甲产品,甲产品只消耗乙材料。2010年第4季度按定期预算法编制2011年的企业预算,部分预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乙材料2011年年初的预计结存量为2000千克,各季度末乙材料的预计结存量数据如表4所示:
    表4:2011年各季度末乙材料预计结存量

季度

1

2

3

4

乙材料(千克)

1000

1200

1200

1300

 

    每季度乙材料的购货款于当季支付40%,剩余60%于下一个季度支付;2011年年初的预计应付账款余额为80000元。该公司2011年度乙材料的采购预算如表5所示:
    表5: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预计甲产品量(件)

3200

3200

3600

4000

14000

材料定额单耗(千克/件)

5

*

*

*

*

预计生产需要量(千克)

*

16000

*

*

70000

加:期末结存量(千克)

*

*

*

*

*

预计需要量合计(千克)

17000

(A)

19200

21300

(B)

减:期初结存量(千克)

*

1000

(C)

*

*

预计材料采购量(千克)

(D)

*

*

20100

(E)

材料计划单价(元/千克)

10

*

*

*

*

预计采购金额(元)

150000

162000

180000

201000

693000

 

      注:表内‘材料定额单耗’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全年乙材料计划单价不变;表内的‘*’为省略的数值。
     资料二:E公司2011年第一季度实际生产甲产品3400件,耗用乙材料20400千克,乙材料的实际单价为9元/千克。
    要求:(1)确定E公司乙材料采购预算表中用字母表示的项目数值(不需要列示计算过程)
          (2)计算E公司第一季度预计采购现金支出和第4季度末预计应付款金额。
          (3)计算乙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
          (4)计算E公司第一季度甲产品消耗乙材料的成本差异,价格差异与用量差异。

         (5)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指出E公司进一步降低甲产品消耗乙材料成本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A=16000+1200=17200
      E=693000/10=69300

     B=70000+1300=71300
      D=150000/10=15000
      C=19200-180000/10=1200
 (2)第1季度采购支出=150000×40%+80000=140000(元)
    第4季度末应付账款=201000×60%=120600(元) 
  (3)用量标准=5千克/件,价格标准=10元/千克
     所以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5×10=50元/件
  (4)实际单价=9元/千克,实际产量材料实际耗用量=20400千克,标准单价=10元/千克
    实际产量标准用量=3400×5=17000(千克)
    材料成本差异=20400×9-17000×10=13600(元)
    材料价格差异=(9-10)×20400=-20400(元)
    材料用量差异=10×(20400-17000)=34000(元)
   (5)材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产部门耗用材料超过标准,所以企业应该查明材料用量超标的具体原因,以便改进工作,节约材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