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的选股思路:价值+成长

(2011-03-12 21:34:53)
标签:

投资

价值

成长

新模式

新消费

需求

杂谈

分类: 投资哲学与管理技术
2011年开盘在即。

    许多朋友会在头脑中打个问号:2011年投资主题是什么?我能在2011年盈利吗?

    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2011年大盘仍处于大的调整趋势,表现为绵绵调整,波澜不惊,个股犹如新年的兔子,表现为上蹿下跳,行情短命。

    哪些个股会在2011年上窜呢?我认为成长股,还是小盘次新绩优高增长品种!

    本博将在2011年继续为你挖掘成长,让你拥有成长,伴随成长,享受成长。

    要想把握成长,必须注重捕获两种机会:一是企业既有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的机会;二是企业具备长期价值成长的机会。最好是在成长股被严重低估的时候买入,并长期持有,这样既买到好东西,还可节省不少成本,一举两得。

    细分的话,这两种机会是根本不同的,价值低估的机会,实际是一个套利的机会,其所追求的利益也是一次性机会,当企业价值的估值水平恢复到正常时,就可以退出而完成套利操作,本质上这种交易性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投资,更像是投机,是借用外部环境一个明显的错误而获利,这种机会不但存在,而且还是周期性地重复出现。

    这种机会也是可遇不可求,保留一定的现金,其意义之一在于等待和捕获这种机会。

    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是长期持有具有持续高成长的企业股权,抓住企业的成长机会,这种机会不是仅仅为了获得一次性的利益,而是且能够获得长期的复利,就是所谓的滚雪球。

    这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和要点。

    大家回顾过去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理解上述两个机会的意义和差别。错误地、不自觉地仅仅围绕着价值低估打转转,对企业成长性认识不深,对成长性的机会重视不够,所以一直在价值投资的门口转悠,在价值投资的道旁溜达,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转悠、溜达了四至五年,还是亏损。

    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而是根本就没有深刻领会其核心内容,不到山顶就不知道山顶上另有一番好光景。

    长期成长的企业值得长期投资,首先,应该购买成长性,其次,才应该考虑购买的成本。绝对不应该在成本因素上打转转,结果忽视了成长性,错过长期持有长期高成长的机会。

    说通俗一点就是,宁愿花大本钱养母鸡,也不贪便宜买公鸡,必须买会下蛋的鸡!

    买的不是鸡,而是鸡的生育能力。

    公鸡虽然也是鸡,但绝对没有生蛋的能力,所以就不是购买的对象,买的价格再便宜也是个错误,因为你买的东西是你不需要的,并且因此丧失了购买所需东西的机会与本钱。

    这就是问题所在。

    过去几年,你也许的确买了一些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也因此获得了一些套利性差价收益,但这个收益与长期投资成长性企业所可能获得的收益相比,太微不足道了,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研究成长型企业的特征,寻找成长性好的企业,牢牢抓住成长型企业在成长期的股权,比什么都强。

    这是继续研究其他方面的基础,不获得成长型企业的股权,再做别的工作都就失去了意义。

    许多专家学者长期研究并做银行类股票,实际上是看重了银行类资产被明显地低估了这个机会,我以为这就是价值投资了,其实仅仅是个套利的机会,比银行具有成长性的股票很多,相对而言,银行资产的成长性并不占优势,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银行类股票的套利机会是客观存在的,但用成长性才是真正的投资机会这样的观点衡量,投资银行未必是最佳选择。

    所以,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实现投资理念升级与转型,由单纯的价值低估为重点转向以长期成长为核心,把成长性摆到投资研究与决策的首位。

    至少要将三分之二的资产投向成长型企业,投资周期至少要穿越36个月的经济周期。

    要淘汰老旧体胖型企业,吸收青少精壮型企业,伴随成长型企业而成长。

    发展是企业的硬道理,成长是投资的硬杠杠。保本是交易的最底线。收益是成败的度量衡。

    今后就是要在投资实践中贯彻和检验这些认识,要做的仅仅是:发现成长、拥有成长、伴随成长、享受成长。这是今后五年的基本任务。

    从历史上看,在熊市彻底结束年份正确布局未来大牛市领涨股,必将获取超十倍甚至以上收益。1996年到2001年牛市中,涨十倍以上股票近百只。2005年到2007年牛市,涨十倍以上股票高达492只。这两波牛市启动前都经历了3—4年的充分调整。1993年熊市下跌79%,调整3年时间,2001年起始的熊市调整4年;2007年10月起始的熊市下跌73%,目前调整时间是2年5个月,如果调整3年彻底结束,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有可能见到又一个历史大底,成为下一波牛市涨十倍股票最佳建仓时机。

    依据本博的经验及技术,寻找涨十倍股票绝对不是仅依靠技术信号,也不是单纯分析公司基本面,必须站在国家与产业高度,将国家发展战略、行业技术剧变、公司业绩发几个关键线条进行交汇。

    历史上每一轮大牛市都伴随着一次大的产业革命与消费升级。

    1996—1997大牛市是四川长虹的天下,家电消费高峰。

    1999—2001大牛市是上海梅林、海虹控股等网络科技股天下,因为互联网走入生活。

    2005年开始的牛市则是贵州茅台等高档消费品、大宗商品的天下,因为人们要消费更高层次的商品,经济增长需要更多资源。

    未来有望展开的新一轮牛市,也一定是建立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新的消费需求上,相关的选股策略也必将一脉相承。

    新能源、低碳、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城镇化进程和机械制造等战略性产业,催生市场诞生让众有很强购买与享受欲望的新兴科技产品与服务,推动经济步入一次新高潮。    抓住行业龙头,在新兴产业筹谋布局至少3年以上的公司,已经有很好业绩基础的公司,股票市值与产品市场相比有巨大增长空间的公司——这就是行业龙头,前面,本博已经将研究重点放到了这里,并且已经推出部分中长线牛股系列品种,受到部分朋友的推崇。

    今后,在市场趋势仍不确定前提下,本博将一如既往的贯彻自己的思路,从而战胜自己、战胜市场,让追随本博的朋友们充分享受研究成果,享受个股高成长的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