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连锁企业容易获得高估值的原因
(2011-02-13 15:53:20)
标签:
转载 |
零售企业的估值(四)
连锁企业容易获得高估值的原因
王方剑
由于零售-连锁企业的业态优势,零售-连锁企业在估值时容易获得更高估值。比如,在一家零售-连锁企业与一家制造企业相比的时候,尽管两家公司每年产生同样的利润或者收益,这家零售-连锁企业应该比那家制造企业获得更高的估值。
零售-连锁企业应该获得更高估值,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终端势力和渠道网络
凡是拥有战略资产的企业,都应该获得更高估值,而零售-连锁企业的商业终端和渠道网络就是最有价值的战略资产之一。
一个企业进入一个行业,是以做产品为主还是以做渠道为主,决定着企业未来的高度,同样决定着资本和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不同评价。
内地的女鞋龙头企业百丽国际控股2007年5月在香港上市的表现(一举超过国美电器当天360亿港元市值一倍多,成为香港联交所市值最大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以及此后一系列震动业界的收购行动,开始让国内鞋业和服装界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发展战略。
迥异的差距来自不同的发展战略。百丽一直将拓展渠道作为其核心战略,紧盯渠道,在渠道做到庞大规模之后,又借助资本的整合能力将渠道做强,百丽从众多鞋业品牌中脱颖而出。
然而,百丽并不是国内业界和社会上的名角。从七八年前开始,CCTV-5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晋江”频道,几十个来自晋江的运动鞋品牌和十几个服装品牌在这个频道中“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然而几年过去了,CCTV-5中演绎的依然是众多晋江品牌,但这些品牌大多数并没有怎么长大,还是维持几亿元到十几亿元的销售规模,渠道也很难进一步扩张。这就是晋江运动服装品牌的现实。
从为国际运作品牌做代工转型而来的晋江运动服装品牌,基本依靠的都是广告轰炸+明星代言的营销策略,应该说这一策略确实帮助晋江运动鞋品牌在很短时间内就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然而,广告轰炸+明星代言却没有办法帮助这些品牌迅速做大做强,多数品牌依然只能在二三线市场生存。
而与此同时,在媒体上一贯很少露面的女鞋品牌百丽,在2007年5月上市前发展了4000余家渠道,成为中国鞋业渠道最有话语权的品牌。“百丽最有价值的就是它的销售网络”,业内资深人士一言以蔽之。
源自业态优势的高经营绩效
高估值的直接原因之一是零售-连锁企业的高经营绩效。即使是在同一个行业,实施连锁模式的企业要比没有实施连锁模式的企业容易获得更高的经营绩效,这更多地是由于零售-连锁企业的业态优势和协同效应带来的。
研究发现,在经营业绩、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各个方面,国内18家连锁类上市公司均好于同零售行业52家公司的平均水平。(参见专题分析)
专题分析
连锁上市公司绩效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本专题选取了国内与2006年连锁百强相关的18家连锁经营类上市公司,包括苏宁电器、华联股份、西单商场等,对它们2006年的年报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把这18家连锁类上市公司同零售行业52家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连锁类公司在经营业绩、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好于零售行业平均水平。
1.整体业绩显著提升,连锁类公司仍显龙头风范
连锁类公司经营业绩明显好于行业整体水平。平均主营收入38.86亿元,同比增长21%;平均净利润8057万元,同比增长66%;平均每股收益0.33元,同比增长50%。(见表7-8、7-9、7-10)
表7-8
|
|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
18家连锁类公司平均 |
4.06 |
23.36 |
31.28 |
38.86 |
34% |
24% |
33% |
21% |
|
零售行业平均 |
16.33 |
19.57 |
24.78 |
29.25 |
23% |
20% |
27% |
18% |
|
|
净利润(万元) |
净利润增长率 |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
18家连锁类公司平均 |
3686 |
3126 |
5690 |
8054 |
-15% |
82% |
42% |
66% |
|
零售行业平均 |
1894 |
2484 |
3267 |
6840 |
21% |
31% |
32% |
109% |
|
|
每股收益(元) |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
18家连锁类公司平均 |
0.10 |
0.16 |
0.22 |
0.33 |
|
零售行业平均 |
0.08 |
0.10 |
0.13 |
0.24 |
|
行业平均水平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销售毛利率 |
18家连锁类上市公司 |
13.76% |
14.05% |
14.12% |
14.48% |
零售行业平均 |
15.04% |
15.20% |
15.22% |
15.72% |
|
销售净利率 |
18家连锁类上市公司 |
1.00% |
1.46% |
1.56% |
2.13% |
零售行业平均 |
1.16% |
1.27% |
1.32% |
2.34% |
|
净资产收益率 |
18家连锁类上市公司 |
3.35% |
5.07% |
6.71% |
9.44% |
零售行业平均 |
3.02% |
3.56% |
4.54% |
8.36% |
|
行业平均水平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速动比率 |
18家连锁类上市公司 |
0.52 |
0.55 |
0.55 |
0.59 |
零售行业平均 |
0.52 |
0.51 |
0.50 |
0.53 |
|
流动比率 |
18家连锁类上市公司 |
0.80 |
0.78 |
0.82 |
0.85 |
零售行业平均 |
0.80 |
0.76 |
0.77 |
0.80 |
|
资产负债率 |
18家连锁类上市公司 |
57.91% |
57.395 |
59.73% |
60.71% |
零售行业平均 |
55.00% |
56.67% |
59.67% |
59.96% |
(注:《连锁经营类上市公司2006年报分析》,徐晓芳)
当然,零售-连锁企业获得更高估值,并不是指所有的连锁企业都应该获得更高估值,而是指同一行业中实施连锁模式的企业,比那些没有实施连锁模式的企业具有获得更高估值的优势和可能;在同一行业的连锁企业中,优秀者比一般者应该获得更高估值。
(本文作者现任职于国内一家投资公司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