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内生还是外延?
(2011-01-10 22:11:28)
标签:
转载 |
高成长发动机:高主营利润率、三费率下降、高资产周转率、低负债、高PE增发
内生:
主营利润率、三费率下降、资产周转率
外生:
扩大经营:自建、收购(收购价格 < 重置成本)
资金来源:收益留存、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资金成本小于资产回报)、股权融资(融资价格收益率 < G)
内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上三个:主营利润率的提高,三费率的的下降、资产周转率的提高,具体就是降采购成本、提售价、三费率的下降,包括降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周转率的提高,包括提高应收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对于巴氏企业的持续增长,那些因素是持续的,巴氏已经是王子企业了,所以管理的提升空间有限,而且不可持续,包括三费率和资产周转率,成本的下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空间也不大,所以内生性增长主要得靠提价,提价又得靠什么呢?提价主要得靠居民收入的增长,因为一种消费如果靠其在居民收入消费占比持续提升来维持似乎是不可持续的,所以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而增加售价似乎是相对可行、可持续的,即居民收入增长越快,内生性增长动力越强,这在中国会有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我已经反复说过了,中国的人口大国,即劳动力矛盾在所有资源要素中相对弱势的,所以劳动力价格提升的速度不会太快,目前在东部劳动力价格上升速度较快,一则和地区性结构性矛盾有关,二则和国家因为启动内需在补旧账,这种东西不具有太多持续性,总体来说,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长要比美国来的更慢,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是人多地少,美国是地多人少,所以我们土地价格涨得更快,而美国劳动力价格涨的更快,这给企业内生性增长带来的一定的困难,这是我们在中国应用巴氏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巴氏是相对主动内生性增长的。
相对的,中国外延式增长的空间很大,因为人口众多,一种产品从一个人使用到全国人民使用,其成长的空间巨大。即相对于价的提升,量增长的空间更大。
一次成长是外延式增长,二次成长中提价是内生性增长,相关多元化是外延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