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会计的目的明确。会计界不论是以记录和评估所有者资产的委托—受托责任为目的的“受托责任观”,还是后来的以提供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所需要信息的“决策有用观”,实际上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是会计发展过程中认识的深化和扩展,基本的目的都是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只不过前者侧重于将信息用于评估受托责任,后者侧重于将信息用于决策,同时信息使用者的范围扩大,不仅是所有者,也广泛包括潜在的投资者、管理当局、债权人、销售商等等。
其二,会计的一系列概念是统一的。会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概念,如资产、权益、收入、费用、固定资产、存货等等,都在长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中,内涵趋于统一,大家按惯例或制度使用和理解,从而被人称为“商业通用语言”。
其三,会计对物化价值的反映单一集中。从会计的萌芽状态到现在,会计的对象就明确地界定为物质的方面,不论是对资产价值的计量,还是对资产权益归属的反映,都是以物化价值形态为中心,除此之外,没有将其它要素纳入会计的系统之内。
其四,会计的原则是可行的。会计在长期实践中确立了会计工作须遵守的基本规范,并由此形成国家统一或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这些规则具有可程序化操作的特点,一些从事具体会计工作的人,甚至不需要多深的理论素养就可以按照原则、制度去执行。
其五,会计的方法自成体系。会计的专门方法相互补充,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体系,从而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方法。
其六,会计的记录是有依据的。为了明确业务执行的责任,会计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记录,都要求有书面的证据,证据上面涉及时间、地点、经手人、业务说明、金额等丰富内容,而且一式多联,便于核查。
其七,会计的计算是精确的。会计用统一的货币尺度对价值进行计量计算,只要愿意,数字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任何一位,当然通常人们采取和货币单位一致的计算精度。
其八,会计反映业务的来龙去脉是清楚的。从复式记账诞生沿用至今,就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登记反映资金的来源和占用方向,可以清楚地了解资金的有关情况。
其九,会计信息是可理解的。在会计原则和管理的指导约束下,会计信息由不同的人去理解,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这是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之一。
其十,会计是全世界通行公认的。从复式簿记在全世界传播开始,到现在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公布,不仅使全世界各国的会计模式趋于统一,而且在不断地进行着国际间的调和。一个全世界都认可的会计,自然应该说是完美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