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颜真卿与《元次山碑》

(2013-03-07 10:23:22)
标签:

颜真卿

《元次山碑》

文化

分类: 行走中原

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结碑》,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该碑原在河南鲁山县元结墓前,现立于鲁山县一高校园内。该碑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手撰写并书丹的。碑文以楷书写就,字迹浑厚雄健,遒劲秀拔,气势磅礴,充溢着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是颜体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碑于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里。

要想弄清元次山碑》的来历,就不得不讲讲颜真卿书写此碑时的处境。

    颜真卿,字清臣,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二十二年的进士。历任平原太守、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太子太师、金紫光禄大夫、湖州刺史等职,封鲁郡公。颜真卿自唐玄宗至唐德宗时期皆在朝为官,堪称四朝元老。在任期间“正色立朝,刚而有礼”,很受当朝廉吏及天下百姓的拥戴。以致于提之不以姓名称而尊呼为鲁公。因其刚直不阿、不媚权贵,先后被杨国忠和卢杞两朝奸相所恶。唐建中三年,南平郡王李希烈叛唐自立,占领豫州土地大半,待攻陷大梁(今开封)后,李“僭即皇帝位国号楚”。奸相卢杞为除异己,借机向德宗“建言遣真卿往谕”。德宗听信杞言,令颜真卿前往豫西南规劝李希烈归降。圣旨传出,朝野大震。众人既恨卢杞借刀杀人,用心歹毒,又惜鲁公一生耿直清廉,此去定是凶多吉少、生死难料。颜真卿虽也自知,但仍遵从圣命,仅把在湖州任刺史时撰写的元结碑文初稿随身携带,只身前往豫西南规劝李希烈归降。李拒之,反劝颜真卿与其同流,并欲封颜为“宰相”。颜真卿不为所动,并严词力斥。李希烈无奈,遂将颜真卿囚禁于河南省宝丰县龙兴寺内,历时近一年。

距龙兴寺十公里的鲁山县泉上村,则是颜真卿的挚友元结的墓地所在。元结,字次山,北魏长山王之后,唐天宝十二年的进士,历任道州刺史、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等职。其在任期间政绩卓著,且为唐代著名文学家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夏,元结卒于长安,享年五十岁,同年冬其灵柩由长安移于鲁山县泉上村安葬。颜真卿为表怀念之情,遂精心书写了《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该碑石质优良,高2.20米,宽0.90米,厚0.40米,四面皆有铭文。

《元结碑》作为颜氏书体最高境界的代表作,其造诣炉火纯青,堪称绝世珍品。据鲁山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四十二年,此碑迁于鲁山县城黉学(今鲁山县一高院内),并修亭护之。

令后人垂泪的是,颜真卿为元结立碑后不久,就被李希烈转押至李的造反老巢――淮西蔡州(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一日,颜真卿忽听门外有人高喊:“颜真卿速来接旨。”颜真卿问:“旨从何来?”来人答:“大梁来的。”颜真卿接过一看,竟是李希烈在大梁称帝,册封自己为楚国宰相的伪旨。颜大怒,遂将“圣旨”撕成数片弃掷于地,声嘶色厉,大骂李为反贼。来人威胁道:“撕毁圣旨犯死罪,难道你不惧死?”颜真卿却“终始不屈”。叛首李希烈闻知后恼羞成怒,虽怜鲁公之才,但知其终难为己所用,遂令部下将颜真卿缢杀。一代书法巨匠颜真卿竟以这种方式永别于豫南大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