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先贤中那些假清高的人

(2012-09-17 15:05:26)
标签:

孔子

陶渊明

华佗

曹操

李白

分类: 品史记

贤者,智者也。作为贤者,不仅要有超一流的业务水准,而且往往有近乎完美的德行。悠悠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造就了数不胜数的中国先贤。作为文圣孔子,武圣关公自不必说。即如诗圣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医圣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无一不在先贤之列。正因为他们是先贤,自古至今,一直被后人崇拜着。

从教科书中我们知道,先贤由于思想和造诣极为高深、道德极为高尚,往往是极其清高的。即如是对入仕求官这种非常实惠的事,也多是嗤之以鼻的。比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等豪语,就感动了无数人。以至于千年后的我辈,每每读至此,在感叹一番的同时,自然生出无限的敬意!然而,事实又是如何呢?

据史料记载,陶渊明只当了80多天彭泽县令就弃官为民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事实是陶渊明辞官一是嫌工资太低,二是还要受窝囊气。他那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愤慨之言,确实有嫌俸禄太薄的意思。试问:五斗米他不折腰,如果有五十斗、五百斗、五千斗米,他折不折腰呢?

大诗人李白有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只能说明他不愿“摧眉折腰”的气节,并不能说他不想当官。当初唐玄宗如他入京时,他得意之极。告别其妻子时的诗竟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可惜纵情声色的皇帝,只把他当做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而他又恃才傲物,所以最后被“赐金还山”——变相炒了鱿鱼。

神医华佗也是个官迷。他“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总想弄个一官半职。曹操患头疼病召他医治,他本来是可以根治的,却故意不根治,留点后遗症挟逼曹操,想让曹操给他顶乌纱帽。曹操既然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赏他个一官半职按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曹操认为他不是当官的料,坚持原则不让步。于是华佗就三番五次拿架子,超假不归。曹操几次派地方官催他,他谎称妻病不动身。曹操派心腹察看,并交代如果华佗妻子真有病,就赐小米四十斛。其结果呢?华佗的谎言被揭穿。曹操大怒:“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源耳。”于是便逮捕华佗入牢,才有了华佗的病死狱中。

儒家鼻祖孔子,更是做梦都想当官。即便说孔子是跑官要官之祖,也不算冤枉他老人家。《孟子》记载:“孔子三月无君,则惶惶如也,出疆必载质。”意思是说,孔子如果三个月没官做就惴惴不安,于是就带着礼物拜见君王求官职。魏国人周霄对孔子送礼求官很不理解,孟子则教育他说:面见君王求官时带礼物,就像耕田要用农具一样。农夫耕田,不能丢掉农具;儒生求官,应该给赐官者带份厚礼。

孔子对君王的恭敬程度同样令人吃惊。《论语·乡党》说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行矣”。一听国君召见,他就急忙往外跑,连让人拉马套车都等不及!

孔子想当官有时简直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即便是叛臣乱贼召他当官,他竟然也动心。有一回公山弗扰谋反时召孔子当官,孔子非常想去。对此,子路很不理解,反问说:没地方当官就算了,您怎么能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只好辩解说:我想复兴文武之道啊!佛肸谋反时召孔子当官,孔子又动心了。子路只好用孔子以前教导学生的话来劝他,没想到孔子竟然生气了,批评子路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孔圣人的心里话倒也现实:我难道是个葫芦吗?能够像葫芦一样吊起来不吃不喝吗?

由此可见,世人的清高多是装出来的。无论是隐居渭水的姜太公,还是隐居南阳的诸葛亮,骨子里都是想当官。姜太公被周文王赐官后,听说齐国有人宣称不愿做官就勃然大怒:当官之心,人皆有之,这家伙不想当官,肯定不是好东西!他不但砍了人家脑袋,还把人家的名字改为“狂谲”。唐代卢用藏为官而隐居终南山,并对马承祯说:“此中大有佳处。”被马承祯一语道破了天机:“仕官之捷径耳!”“并非薄卿相而厚渔樵,正欲藉渔樵以哄卿相!”蒋士铨的《隐奸》诗更为辛辣直白:“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

历史的可贵在于真实!正是我们拂去了历史的云烟,还原了历史的真相,才发现先贤的许多清高都是装出来!过去,我们看到的多是表象,而历史的真相则一再嘲笑着善良的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