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皇帝到和尚的赵显

(2012-09-03 09:56:19)
标签:

建文帝

忽必烈

杭州

西藏

吐蕃

分类: 品史记

说到由皇帝到和尚,读者也许首先会想到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可建文帝是否做成了和尚,至今也无定论。然而,早在建文帝之前的南宋,确有一位货真价实的皇帝,最后成了货真价实的和尚。他就是宋恭帝赵显。

南宋皇帝赵显(1271――1323),赵基之子。咸淳十年(1274),赵基病故,4岁赵显继位。1276年正月,赵显随太皇太后谢氏投降了元军。元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赵显被迁居上都(今内蒙多伦县西北石别苏克)。至元廿五年(1288),元世祖忽必烈担心十八岁的赵显会成为后患,就准备除掉他。赵显得知后,请求脱离尘世,终生为僧。是年十二月他得到忽必烈的允许,被遣送到吐蕃学习佛法。从此,赵显长期居住西藏萨迦大寺,改名合尊法师,法号木波讲师。

在西藏,赵显终日青灯黄卷为伴,潜心学习藏文化,研究佛法。多年的苦读,使他通晓了藏文,贯通了佛学,成为佛门的学问僧,并作了萨迦大寺的总主持。后来,赵显又从事佛经翻译工作,译成《因明入正理论》、《百法明门论》等经文问世,被藏史学家誉为翻译大师。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元至治三年(1323),赵显因诗文被屈杀。

那么,被封为瀛国公的赵显,已经奉诏做了和尚,又到吐蕃“学了佛法”,为什么在其投降元朝近半个世纪后,还招来了杀身之祸呢?

据说,赵显的被杀和一首诗有关。“少帝在燕京,凄凉无赖时,汪水云以黄冠放还,少帝作诗送之”。这首诗就成了赵显不能善终的直接原因。诗是这样写的: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元朝统治者认为该诗大有问题。诗中的“黄金台”,暗喻了故国京师,“林和靖”是钱塘人,以之象征着杭州。也就是说,赵显复国之心不死,“意在讽动江南人心”。其实,汪水云南返是至元二十五年(1288)的事,当时赵显尚未前往吐蕃。三十五年后,赵显的被害起因,虽说是和遭人举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和当时的元朝统治不稳有关。随着元朝统治力度的加强,民族矛盾空前激化。赵显活着,在元朝统治者看来,就是给当时的南人造反复国以希望。而赵显的不知谨慎,恰恰写了一首这样的诗,大概如阶级斗争盛行时期时我们常说的“地富反坏右人还在,心不死”一样。所以,赵显的命运也就注定在劫难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