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乌木阴沉木李时珍本草纲目红木国家标准 |
分类: 材质论 |
眼下,四川彭州农民吴高亮在自家承包地里发现天价“乌木”一事,正闹得沸沸扬扬。令人遗憾的是,媒体在解读这一事件过程中,无一不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严重混淆了乌木与阴沉木的概念。要知道,真正意义上的“乌木”,是指国家红木标准中的一种,而不是炭化了的阴沉木。那么,乌木与作为炭化木的阴沉木又有哪些区别呢?
依据《红木国家标准》可知,乌木为柿树科属,主要生长于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木材乌黑,其外形与紫檀较接近,故民间亦有“黑檀”之称。虽然乌木多数为空心,难出大料,但由于乌木木质坚硬,材质光亮,木纹细腻,加之耐腐蚀、褪色现象少,可防虫蛀等,自古以来便被视为名贵木材,为我国传统古典家具主要用材之一。
乌木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又有“乌文木”、“乌梨木”、“角乌”等称谓。如晋崔豹《古今注》载:“乌木出交州,色黑有纹,亦谓之‘乌文木’。”《诸番志》卷下称其为“乌樠木”。明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又将其称之为“乌梨木”。从典籍记载的情况来看,我国古代使用的乌木,大多产自海南、越南等地。
现如今木材市场上的“乌木”,一般是指黑色非洲乌木,拉丁名(Diospyros ebenum Koenig),位列国标红木5属8类33个种材之一,属柿树属。具有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心材全部乌黑,浅色条纹稀见;管孔在肉眼下略见;含褐黑或黑色树胶等构造特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乌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乌木属性为纯阴,故可以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 “乌木甘、咸、平、解毒,又主霍乱吐痢,取屑研末,用温酒服”等记载。
而作为炭化了的阴沉木,主要由于远古时期,原始森林中的树木遭受到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将树木冲入河流,深埋于河床的泥沙之中,从而造成树木被埋藏在缺氧的阴暗地层中。一些埋入淤泥中的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大自然长达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磨蚀造化,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由此可知,阴沉木并不是一个树种,而是久理于地下尚未腐朽的多种树木的集合名称。在我国,构成阴沉木树种的种类较多,经鉴定主要包括:柏木、杉木、楠木、栎木、格木等。
阴沉木有多种称呼。四川人称其为“乌木,东北人称之为“浪木”、“沉江木”。阴沉木由于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其质地坚实厚重,色彩乌黑发亮,断面柔滑细腻,耐腐朽,抗虫蛀,浑然天成,因此,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神木”。从史料记载来看,历史上阴沉木多用于棺椁或工艺品的制作。由于阴气过重,使其很少用于家具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