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唾面自干”的娄师德

(2012-05-12 08:33:52)
标签:

娄师德

狄仁杰

武则天

原阳县

唾面自干

分类: 品史记

娄师德,生于公元630年,字宗仁,汉族,是曾先后出了“二十八个半”宰相的河南原阳县人,为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大臣。699年8月娄师德去世,终年70岁。唐廷追赠他为凉州都督,谥曰贞。“贞”字一般有两解:其一,指坚定,有节操,如忠贞不渝等;其二,指旧礼教中束缚女子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妇女不改嫁等。由此可知,无论是哪一种解释,唐廷对娄师德的评价都是肯定的。

据《新唐书·娄师德传》载:唐代武则天时期,娄师德的才能已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招来了很多人的嫉妒。当其弟弟外放做官与其辞行时,他深有感触地对其弟说:“我现在得到陛下的赏识,已经有很多人在陛下面前诋毁我了,所以你这次在外做官一定要事事忍让。”他弟弟说:“就算别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也不反抗,我自己擦掉就是了。”娄师德则说:“这样还不行,你擦掉就是违背别人的意愿,你要让别人消除怒气,就应该让唾沫在脸上自己干掉。”

其实,对于“唾面自干”,我本人也是很不以为然的。人都是有人格、有尊严的,面对别人的侮辱,自己竟不作丝毫反抗,甚至连反对的表示都没有,做人做到这步田地,实在也未免太过乏味。然而,评价任何事物,都不应离开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要知道,娄师德生活的武则天时期,正是酷吏横行时期。不仅正常的社会政治生活秩序已被严重破坏,而且朝臣人人自危。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娄师德以“唾面自干”来自保,可见也有其不得已的因素在里面。

但仅以“唾面自干”的典故来评价娄师德,却也未免太冤屈了这位古人,从而掩盖了其伟大的一面。比如,与娄师德同时代的狄仁杰,就是由娄师德多次向武则天推荐而当上宰相的。狄仁杰作为一代名相,其所作所为,称之为“千里马”并不过分,娄师德自然也堪称为“伯乐”了。但娄师德从不以“伯乐”自居,从未向人(包括狄仁杰本人)透露是他推荐了狄仁杰这匹“千里马”。即使当了宰相的狄仁杰对他颇为轻慢,多加排挤时,他也不介意。直到有一天,实在看不下去的武则天出面了。她问狄仁杰:“娄师德能知人识人吗?”狄仁杰眼睛也不眨地说:“我与他同朝为官,没听说他有这样的长处。”武则天则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知道你狄仁杰,就是他娄师德推荐的。如此一来,他也可以称得上是慧眼识人才了。”狄仁杰这才万分感慨,感慨万分地说:“我为娄公的盛德包容已久,竟然看不出一点蛛丝马迹啊!” 娄公的伟大仁德,实在使他羞愧满面!

确实,娄公的伟大,不仅使当时的狄仁杰万分感慨!就是放在千余年后的今天,人们也会由衷地赞赏娄师德的宽厚与大度,并为此肃然起敬了!试想,古往今来,能有几个人做到这一点!即便是名副其实的“伯乐”,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也寥寥无几!现如今,不要说是推荐别人当了宰相,就是推荐别人当科长、处长,也是事情尚未有定局,就先去吹风了,而且总少不了这句话:“是我推荐的”!有的甚至压根儿就没有推荐过,也会厚着脸皮去跟当事人说这类话。倘若对方不领情,恐怕早就愤愤不平了!如果像狄仁杰对待娄师德那样还颇有些轻慢,其反弹的程度更是可想而知!然而,娄师德当伯乐,却全然不是如此。也许,他之所以推荐狄仁杰当宰相,只是因为狄仁杰有当宰相的才干,并不掺杂任何个人的好恶,也没有自己的小打算。因而,他根本就没有奢想当了宰相的狄仁杰会对他感恩戴德,投桃报李,或者至少是另眼相看。两相比较,娄师德的格调,比今人自然也是高出一筹的。

娄师德当伯乐的故事,与他的“唾面自干”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呢?我们认为还是有的!试想,因他推荐而当上宰相的狄仁杰多次轻慢于他,而他泰然处之,没有因此而对狄仁杰嚷嚷“你当宰相还是我推荐的呢”,这就很有些“不拭自干”的味道了!有伟大的坚忍在里面!由此可知,“唾面自干”也是有其两重性的。为了自己能够升官发财而甘愿承受各种侮辱,这种人其人格自是猪狗不如。然而,为了顾全大局而不屑与同僚计较短长;或因为心中坦荡而让吐在脸上的唾液,泼在身上的脏水“不拭自干”,却是难得的宽厚和大度了。按照史家的评说,在“罗识纷纭”的武周时期,娄师德“久为将相,独能以功名终”,就是因为人们看重他的这种品格。这个结论或许有些过于绝对,因为有这种品格的人未必都“能以功名终”。但要说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大概不算为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