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2009-10-03 11:13:16)
标签:
养生病机多痰血痹膏梁肥胖减肥保健 |
祖国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肥胖早有认识并散见于历代著作中。《素问•• 通评虚实论》云:“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素问•• 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上溢,转为消渴。”说明病因是膏梁厚味,贪于摄取。《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篇》论述血痹病机时指出:“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不但指出血痹成因是由于养尊处优,多逸少劳,而且揭示“肌肤盛”与“骨弱”的矛盾关系,其本质是形体有余,筋骨脆弱,气血不运。肥胖的病机主要是“多痰”和“少气”两方面,多痰有痰湿体质和久作痰涎二重内涵。痰湿体质是近代中医体质学说的一个类型,其病机是肺脾肾阳气不足,气血津液不能布化,成为易蕴湿生痰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又相应出现多痰多湿症状。另一方面,肥人多少气。其一,肥人活动少,导致气虚;其二,肥胖已成,膏脂内聚,转输失调,气血津液无从化生,诚如汪昂所言“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肥人形盛而气虚”。肥胖的病机除了痰多气少外,尚有蕴热与夹瘀。肥胖蕴热又以胃热为著,另者痰瘀同源,膏脂郁积必使气机壅滞,瘀血内生,故肥胖又多夹瘀。总之,中医学认为肥胖以脾虚、肾虚、肝气郁滞为本;痰、热、湿、血瘀、膏脂为标,即“本虚标实”之症。按照1979年召开的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所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可将单纯性肥胖症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肾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共五型。也有的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肾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共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