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从格律诗派生而来,格律诗成熟于唐代,属于文言文的范畴。因此在楹联创作中恰当的使用文言虚词是可以的,且恰到好处,则增加楹联的典雅,使其更有风采。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词组)、句子的虚词。
1.而
(1)连接的前后两项是并列的,无主次之分,一般不译,或仍用“而”字。
(2)连接的前后两项意义是承接的,或是动作行为的前后相承,或是时间的先后相承,或是事理的先后相承;可译为“就、便、于是”等。
(3)连接的两项意义相对或相反,表示转折,可译为“却、可是、但是”等。
(4)连接状语和谓语,表示修饰,翻译时,有时可在状语后加“地”。
2.以
用法基本与“而”相同,但不表示转折、假设。
(1)表示相承,大致相当“来”的意思。
(2)表示因果,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3)表示修饰,不译,或在状语后加“地”。
(4)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性质上的关联,可译为“又”或“而且”。
3.则
(1)表示时间上的相承,可译为“就、便”。
(2)前项是发生的条件,后项是前项的结果可译为“就”或“那么……就”。
(3)表示假设,可译为“那么、就”。
(4)表示转折,可译为“却”。
4.虽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纵然”。
(2)表示让步,可译为“虽然”。
5.然
表示转折 ,译为“却、可是、但是”。
6.且
(1)表示并列,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
(3)表示选择,可译为“抑或、还是”。
(4)表示假设兼让步,译为“即使”。
7.与
表示并列,可译为“和、及”。
8.及
表示并列,可译为“和、与”。
9.况
表示进一层,译为“况且,何况”。
10.故
表示因果,译为“所以、因此”。
11.苟
表示假设,译为“假如、如果”。
12.倘
表示假设,译为“假如、如果”。
13.即
(1)表示承接,译为“就、便”。
(2)表示假设,译为“倘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