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储备知识,写好楹联9适当使用文言虚词,增强楹联典雅魅力(3)介词

(2023-10-21 11:20:18)


适当使用文言虚词,增强楹联典雅魅力(3)    介词

        楹联从格律诗派生而来,格律诗成熟于唐代,属于文言文的范畴。因此在楹联创作中恰当的使用文言虚词是可以的,且恰到好处,则增加楹联的典雅,使其更有风采。

        介词是位于名词或代词之前,用它和后面的名词、代词组成介词短语(介宾短语),来说明事物的对象、地点、时间、方向、方式等意思的词。

        1.于

        (1)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从、到、”等。

        (2)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对、给、同、和、跟”等。

        (3)表示比较的对象,介词短语作补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

        (4)在被动句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2.以

        由以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构成的介词短语(介宾短语),可以在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以在动词后作补语。

       (1) “以”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象,根据语境,可译为“用、拿、凭、依据、按”等。

        (2)“以”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3)“以”引进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4)“以”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用法和“于”相同,可译为“在”。

         3.为

        (1)“为”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替、给、对”。

        (2)“为”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目的,可译为“因为”“为了”。

        (3)被动句“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4.与

         用来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和、跟、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