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bmiddle/6266b097t8766a2ad6647&690&690
彤彤2岁4个月了,在她2岁之前,我从来没有给她准备过药箱,第一是因为宝贝体质还不错,一年也就病一两次,轻者食疗,重者则去医院拿药,吃够疗程也就好了,所以没备;第二是宝贝发烧,我坚持用降温迅速安全的物理降温法,同时家族没有热惊史,孩子自己最多抗12个小时也就过去了,所以没用过退烧药;第三是家庭防护措施还算有效,孩子没有过内外伤和痱子,免去了外用药及包扎的痛苦。然而,入园以后,这平静的一切全被打破了,流鼻涕、咳嗽、发烧像是粘定了宝贝,总是相隔1个半月就你来我往,一年两次变成一个半月1次,这惊人的落差快让我不能忍耐了,作为母亲,照顾孩子的劳累可以有人替你受,而看着孩子不停地生病而束手无策,这“急”是永远没有人能代替的。
关于入园后经常生病的问题,我向身边有经验的朋友咨询,他们一致认为与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的照料有关,主要是客观原因比较多;在网上查查发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源自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再看下去就是林林总总的如何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或保健品广告;带彤彤看病的同时,我向医生请教,很多医生甚至专家的回答竟如出一辙——“抵抗力低呗,吃点提高免疫力的药!”,“可是药三分毒,孩子的肝肾还没有发育完全,会不会有影响?”,“有病吃药,有什么问题,我是医生你是医生?!”,我无语。抵抗力低是不治之症吗?难道孩子要长大就必须经受药物的考验吗?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846ZHE1SIGG.gif终于,我幸运地“碰”到了几位“医者父母心”的儿科专家,他们给了我真诚的建议,首先最起码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再来是对家长中肯的心理辅导。感谢张思莱教授、朱逞教授、钟雁主任、刘秀云主任。
孩子入园后总生病是什么原因?
首先,上了幼儿园以后,孩子生病是不可避免的。入托之前,孩子大都是单独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交叉感染的机会少,孩子受关注的程度高,这些都是减少生病的原因,入托之后呢,宝贝容易得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集体生活中的交叉感染造成的,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可能已经生病了,但是在潜伏期,低龄的宝贝身体抵抗力弱,在这样的环境里更容易被感染。另外宝宝出生以后,到了一岁半左右,宝宝身上从妈妈肚子里面带出来的抗体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但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建立,这时候是最容易生病的,也就是两岁左右,这时候送到幼儿园,再加上情绪上的影响,生病是非常正常的。
用什么方法能够改变孩子爱生病的状态?吃药还是吃保健品?
其实,绝大部分生理性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要通过加强和平衡孩子的营养、增进体格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适当的心理干预或辅导,孩子身体的免疫状况就会得到明显改善,所以,改善免疫力低下的状况,用药物不是首选。即使孩子确有免疫力低下的情况需要治疗,也要请免疫专科医生诊断,分清类型用药治疗。在不清楚免疫力低下类型的前提下,擅自盲目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或保健品一来达不到效果,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诸如造成严重依赖、破坏免疫平衡、引起身体其他异常改变等。比如NCR的滥用或乱用,很可能会导致女孩的性早熟......。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比如多喝水、睡足觉、减轻压力、减少糖的摄入、坚持锻炼身体、少去公共场所、勤洗手等。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湿润,保护好黏膜就是建立了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时的睡眠,睡眠不良会让体内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的T细胞数目减少,生病的几率随之增加。摄取糖分过高的饮食,则会干扰白血球的免疫功能。适当补充人体必需的脂肪酸EFAs,EFAs对免疫细胞非常重要。鲑鱼、鲱鱼、沙丁鱼等深海鱼,胡桃、杏仁等坚果,亚麻仁油、葵花油、红花籽油内含有EFAs,但亚麻仁油不宜高温,最好直接加在烹煮好的食物中食用。多吃果蔬,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增加噬菌细胞的数量。胡萝卜及其他深橘色蔬果如芒果、甘薯等富含β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维生素A能维持上皮细胞及黏膜组织健全;番茄、大蒜、香菇及十字花科蔬菜可以滋养人体的免疫系统。平常多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晒太阳,到户外多呼吸新鲜空气,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可减少生病的机会。饭前、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进幼儿园和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洗手,然后是换衣。
孩子病好后担心再次生病,不敢送去幼儿园。
作为父母,最怕孩子病好再病,但总不能永远不去幼儿园或者一有小朋友生病就把宝贝接回家吧?事实上要知道,在宝贝的生长发育期特别是免疫系统建立的时候与人接触少的宝贝未必就是健康有抵抗力的,适度地让孩童感染疾病,反而对免疫系统有强化巩固作用。从长远的发展过程来看,这将会帮助宝贝增强抵抗力,体质也将逐渐得到改善。刚刚入园时,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会立刻喜欢上幼儿园,他们或是哭闹不休,或是无声抗议,这个阶段是孩子心理上的断乳期,所以在初入园的一两个月里,父母应该多花时间来陪伴孩子,给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慢慢去审视这新的生活安排,逐渐地去接受。在这段时间内,家长不要因为补偿的心理而在双休日带着孩子东奔西跑游山玩水,要让他们好好休息,因为忧郁与哭闹都是非常伤神的事情,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与身体上的休息,而不是新的感知与刺激。
在家给孩子多备些药,如果出现与前次生病相同的症状就给他吃点。
孩子生病每次病因不同,感染情况不一样,每种药物的药理及作用,用药方法和剂量,医生的诊断是专业的,家长看见孩子生病后出现与前次生病相同的症状就给他吃相同的药是不科学的。当然,一些应急的药物还是需要常备的,如退热药、退热贴、哮喘应急药,孩子生病,家长在采取应急措施的情况下及时带孩子就诊是必要的,切忌擅自判断或听人介绍乱用药物,这样只会贻误治疗时机,无端给孩子增加痛苦。
http://s8/middle/6266b097t8bf2e3cf5397&690
http://s3/middle/6266b097t8bf2dfc3657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