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英
春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19
  • 关注人气:6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记——给文字一个归宿

(2020-12-24 07:41:46)
分类: 生活随笔

 

时光转瞬即逝,记忆渺若烟云,

          惟文字能珍藏过往,历久弥新。

                                                                                  ——题记

后记——给文字一个归宿

       

        近三年来在博客上书写的文字,已逾二十万字,还要不要结集成册?心中一直是个问号。因为时过境迁,出书热早已冷却,博客早已日渐式微;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短、平、快的阅读模式,已成为大众的新宠;出书、送书早已变得落伍而不合时宜。但这二十万字,是自己三年来的一串串脚印,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是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真实生活的写照;每一个字,每一段话,每一篇小文,都凝结着自己的心血,都记录着平凡日子里的喜怒哀乐。思来想去,还是不想让它们散落或沉睡,还是决定给它们一个归宿,还是要像之前那样结集成册,留给自己的孩子和喜爱它的朋友们。

   想清楚之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与我曾经的博友、画家朋友陈明老师联系:“陈明老师好!真不好意思,又想麻烦您了。我准备出第三本博客文集,还想请您和商华老师出山,特别想弥补第二本文集封面的遗憾,封面放一张头像,您觉得商华老师有时间吗?”陈明老师与商华老师联系后,立即回复说:“商华说他有时间。”就这样,我的两位画家朋友分工合作,商华老师负责整体设计,陈明老师负责封底插图,我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紧接着我又发微信给在海外的杨爱群老师:“杨老师好!我准备把近三年的博文汇集成册,我想请您帮我作序,不知您是否方便并有时间?”杨老师当即回复:“春英,谢谢你对我的看重。你的这个请求,我无法拒绝。谁让咱们是知己呢!”杨老师还当即与我通话,大致问了我的整体计划,并要求我把20万字的书稿发给他,他要阅读一遍。

    那天我的心中真是既感慨又感动。虽然我的文字水平不高,可我的这三位朋友可非同一般。商华和陈明老师都是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漫画艺委会会员,作品多次获奖;他们还分别举办过个人画展,出版过画册;他们与其他画家共同创办的《石库门漫画》已刊出50多期,在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杨爱群老师曾经是春风文艺出版社的正编审,经他手编辑的图书有350种左右,其中他主持编辑的《东北文化丛书》、《珍本中国古典小说十大名著丛书先后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一经问世好评如潮。尔后,他与北京大学侯忠义教授合作先后出版了30卷本的《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续》丛书,还有100卷本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用编书等身来形容杨爱群老师一点也不为过。

   那天我躺在床上,夜不能寐。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退休老太,何得何才,能结识这几位高素养、才华横溢、如此真诚的朋友?我这本自己结集成册的小书,能请他们参与其中真感觉蓬荜生辉!

   接下来,我对自己三年来的文字进行了分类、排序,然后一篇篇逐字逐句开始了重新审核,并对错别字进行了校对。从头到尾看一遍自己三年来写下的文字,往事历历在目,足迹清晰可见;亲情萦绕心头,思念如影随形;读书、读文、读人,随想流淌笔端;游览祖国山水,思绪感慨万千。

   在此期间,商华老师为书的封面,很快发来了初稿,他的初稿仅不同的版面风格、不同的色彩就有六款之多,每一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亮点,使我一时难以取舍。我与商华老师的第一次合作,是在三年前。那时我是通过陈明老师,第一次见到了商华老师。他对我第二本文集封面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修改;他的善解人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的三年间,我们从未谋面,我只参观过一次商华老师的个人画展,收到过他快递给我的一本画册,尔后写过两篇小文。我知道他很忙,惜时如金,经常为完成一幅作品工作到深夜。但我很想请商华老师再次出山,为我小书的封面梅开二度,因而有了我们之间的又一次合作。后来才得知,其时商华老师正在忙着为朋友赶制一本一百幅画的画册,从春到冬都没有休息。

   陈明老师很快为封底设计了“歌唱祖国”的画作,画面上的指挥者和歌唱者都生动活泼,十分可爱。陈明老师虽然已退休多年,但他热爱生活,有想法、有追求。他在带外孙女的同时,他的“沙张陈话”系列漫画作品,三年间已完成900多幅。当我发微信说:“我觉得您和商华都很勤奋”时,他回复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努力。”短短的12个字,让我看到了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精神,也让我找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旅居海外的杨爱群老师,是我2009年在博海中结识的一位博友。我是他的粉丝,我被他那大气磅礴、激情澎湃、张弛有度且性情中人的文字所吸引;我被他在事业的鼎盛时期激流勇退,淡漠名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勇气和魄力所震撼;我为他退下来后仍然笔耕不辍,热爱生活的状态所敬佩。在博海中的不断交往,我们后来就成了知心朋友,杨老师近年为了尽享天伦之乐,大部分时间旅居海外,可我们一直没有中断联系。但是,让这样一位声名赫赫的大主编,把我这小儿科一样的20万文字,从头到尾看一遍,想想都觉得有点残忍。更何况我用微信转发过去的文本,字很小,对于年逾古稀的杨老师是不是很有难度?我心中很是过意不去。我发微信给杨老师:“您不用细看啊,粗粗流览即可。”杨老师却回微信说:“你发的每一篇我都看。可以连续多发。”我真是心生感动啊!我能交到这样几位如此真诚,把我托付的事情视为己出的朋友,真是三生有幸,夫复何求?

   我的这本凝结着朋友们的心血、友谊、真诚的小书,带着朋友们的温度、热忱和期待,即将就要付梓了。我终于给了我这三年来的文字一个很好的归宿,我想它们一定与我一样欣慰,满足;它们一定与我一样,由衷地感谢善待、认真阅读它们的每一位读者。我也要抖抖一路的风尘,与这些文字说声再会,重新出发上路了。

在此,特别感谢:

         为我的书作序的杨爱群老师;

         为我的书精心设计制作封面的商华老师;

         为我书的封底画插图的陈明老师。

             

                                   2020年12月于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去苏州赏秋色
后一篇:我的202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