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影消费升级,“小资青年”取代“小镇青年”

(2017-03-02 12:42:38)
标签:

杂谈

2015年我写过一篇关于《战狼》的影评,第一次把电影大数据产业概念里“小镇青年”放到了影评里。后来这篇文章影响很大,“小镇青年”也成为了社会上热门话题。

中国电影市场这几年正在经历着“野蛮生长”的过程,金融市场上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野蛮资本”,电影院里有“小镇青年”为代表的“野蛮观众”,制片行业有作家为代表的“野蛮导演”,中国电影市场快速而无序的增长终于在2016年放慢了“野蛮”的步伐。

http://p3.pstatp.com/large/18500002cf9931c69554

2016年中国电影大银幕的数量发展到了4.1万块,超过了美国银幕总数,成为世界第一大银幕数国家。目前在我居住的北京副中心通州,方圆五公里内有五家电影院,颇具代表性,“两大两小一老”。两大是万达和博纳,两小是两个社区为主的小电影院,一老就是最早的国营通州电影院,这五家我都去过,各有特点。而在我老家的小县城,目前已经至少有两家电影院,因为观众日益增多,还有增加的可能。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下沉到了六线城市。

目前来看,中国的五万块银幕数量是一个极限,如果不考虑市场中“票补”的因素,600亿人民币的票房应该也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天花板。如果要想突破600亿以上的票房则需要有更高层的政策松绑,这个话题不适合现在讨论。

2015年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国内电影票房达 440.69 亿元,同比增长 49%,增速历年最高,也是“小镇青年电影”大行其道的一年。我们在看2015年和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就会发现10亿级的电影(包含接近10亿),2015年是10部,2016年是11部,而在2014年只有3部,到了今年前两个月就有4部10亿级的电影。可以说中国电影已经完全进入到10亿市场。

中国电影院线设备上也从最初的2D发展到3D标配,辅助IMAX、巨幕甚至有的电影院还开展了4D、5D、VR业务。可以说中国的“小镇青年”是幸运的,他们观影生涯一开始就享受到了和欧美观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技术体验。

随着市场的变大,中国的电影产业升级势在必然,中国电影市场制作上从喜剧“轻工业”发展到大IP、魔幻“重工业”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趋势。随着中国观众包括“小镇青年”这几年观影体验不断增多,观众们审美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而且提高的非常快。很多电影人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固化,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创作者固化的创作理念之间的矛盾。包括曾经战无不胜的郭敬明也在《爵迹》上栽了一个大跟头。

笔者曾经参加过韩寒小说《长安乱》改编的电影《喜乐长安》观影研讨会,身边坐了几个女大学生,主持人介绍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古汉语专业的大一学生,同时也是郭敬明的粉丝。我就很奇怪的问她们怎么古汉语专业的学生也会喜欢郭敬明,这几个女大学生赶紧摆摆手手表示,那是中学时不懂事,现在是韩寒的粉丝了。

这就是消费升级,时代不同了,观众也不同了。

http://p3.pstatp.com/large/18510006db8c35b7d2e5

今年第89界奥斯卡颁奖典礼,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的热门人选都是新锐导演,只有一位解禁复出的老导演梅尔吉普森落寞的坐在那里。凭借《爱乐之城》获得最佳导演的达米恩·查泽雷是一名85后,而最佳影片《月光男孩》的导演巴里·杰金斯也是一名准80后。老一代的电影人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电影也面临同样的境况,张艺谋被国内影评人宣布为“已死”,而冯小刚前几年还坐在高高的“中国电影票房总冠军”的谷堆上给大家讲过去的事情,而忽如一夜徐峥来。然后他又改口说自己是文艺电影的票房冠军(《唐山大地震》),同样忽如一夜韩寒和张嘉佳又来了。2017年我们同样看到了周星驰的江郎才尽……

长江前浪推后浪,应该说曾经的“文学旗手”韩寒和张嘉佳的从文学转战电影行业的巨大成功是中国电影消费升级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两个人写一辈子书赚的钱也没他们这一两部电影赚的多。同样作为“旗手”的郭敬明早就凭借“小时代”系列电影成为了“小镇青年”时期的领军人物,而韩寒和张嘉佳现在成为了消费升级后的“小资青年”的领军人物。

2014年韩寒导演的文艺处女作《后会无期》就获得了6亿多的票房,而2017年的《乘风破浪》则突破了10亿大关。虽然张嘉佳导演的《摆渡人》只有近5亿票房,但是由他的小说改编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2016年却获得了8亿多的票房,只能说是《摆渡人》在制作和营销层面出了问题。

韩寒的《乘风破浪》和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样的“小资电影”的票房成功,对于如今的电影市场的转型而言有着重要意义。电影市场的主流是商业娱乐电影大片,定位是流行娱乐,面对的是所有群体。像美国好莱坞的几大厂牌以及漫威、DC创造的超级英雄世界,而在中国则是万达、华谊、光线等创造的“魔幻类型片”,基本上票房低于十亿都赚不回来成本的那种。而韩寒、张嘉佳则把握住了消费升级的中国电影市场,给了那些群体日益壮大且消费力旺盛的“小资青年”生产出了带有标签式的产品。这也说明了中国式的“中产阶级”消费时代来临。

曾经的“小镇青年”已经成为过去式,“小资青年”正在日渐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主流群体,他们的审美、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会越来越多的影响着社会各个层面。

http://p1.pstatp.com/large/17f1000336bc914271c1

最后,我们简单总结一下这两个群体的特征:

“小镇青年”:强烈的爱国情操,向往纸醉金迷的生活,喜欢简单、直接、粗暴的情感表达,执着于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小资青年”:喜欢大的情怀,迷恋浅吟低唱的小情调,对于能与大众区别开来的“符号”带有强烈的好感。对于不同意见喜欢用简单、直接、粗暴方式来表达情感,同样执着于自己的生活圈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