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
(2016-03-17 15:44:39)分类: 教研日志 |
古诗词中蕴涵的地理原理及规律
一.自然地理方面
1.“天时人事日相崔,冬至阳升春又来”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2. “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赤道上的地球自转线速度
4.“日似金丸,月似金盘”
-----------------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相判定及月相规律
6.“蜀犬吠日”
---------------------说明四川盆地云层多,日照少。
7.“烟花三月下扬州”、 “洛阳三月飞胡沙”
-----------------------反映了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
8.“高处不胜寒”
------------------海拔高的地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沙漠景观及在秋天农历廿六、七的黎明前
10.“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
---------------------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的地形特点。
1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1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反映的是暖锋天气
13. “江南梅熟日……梅子黄时”
-----------------梅雨时节正值梅子成熟,因而得名。
14.“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
-----------------梅雨又叫霉雨
15.“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描写了空梅的情况
16.“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云层加厚是降水的必要条件,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
冷却凝结成云和雾这一原理。
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巴蜀地区的盆地地形,导致夜雨较多。
18.“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
19.“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
皆青乾”-------------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及秋季早来的寒潮带来的危害
20.“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冷锋过境天气
21.“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登月球已经成了现实。
2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23.“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2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暧锋过境的天气特点
2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快行冷锋之快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影响
27.“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冷锋的天气特点
2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由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
29.“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表现梅雨雨期长、雨量大的特点
30.“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
落花时”-------------纬度地带性差异(五原,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31.“山中岁月无甲子,四月才开二月花”
-----------------反映垂直地带性差异与山地气候
3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寻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33.“山前桃花山后雪,怎能叫人不回头”“南枝向暖向雪,一样春风
有两般”-----------------山地阳坡和阴坡对于植被的分布的影响
34.“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
------------------------反映了坡向和气温的关系
35.“山中岁月无甲子,四月才开二月花”
-----------------------山区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的真实写照
36.“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
37“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风力作用显著的自然特征
3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 水循环地理规律
39.“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表明我国北方河流冬季有结冰期
40.“夏日消融,江河横溢。”
-----------------夏季冰雪融水,补给江河,使河流的水位上涨。
4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成因及涨落规律
4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黄河含沙量之大
4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流速之快,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4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下游江阔水深,江海相连的特点。
4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岩,按成因属沉积岩。
4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植物风化作用。植物的根系生长在岩石缝隙中,使岩石破裂。
4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48.“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9.“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体现了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50.“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
--------------------秦始皇为修建宏大的阿房宫而大量消耗木材,
使森林受到破坏的痛心场面。
5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说明草场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52.“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 “风沙茫茫大如天”
----------------------反映自然带景观
53.“水滴石穿”“稳如泰山”“沧海桑田”
--------------------内外力作用过程
54.“胡风吹沙度陇飞,陇头林木无北枝。……天寒山路石断裂,
白日不销帐上雪。”
-------------------北方冬季风强劲,沙尘暴灾害严重,生物对风向的指示作用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5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5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
是荔枝来”----------------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5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四川盆地交通困难
58.“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
-----------------过去福建省的交通十分不便
59.“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
------------------反映了西藏解放以前,交通运输十分落后。
60.“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九省通衢”
-------------------武汉处于长江流域庞大水运网的枢纽地位
61.“忍看图画移颜色,肯将江山付劫灰”
---------------------世界政治地图的演变
6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同的观赏位置产生的美感
6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大雄伟的山峰,远眺俯视的效果。
6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在适当的距离仰视对于到其中的意境
65.“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特定的位置方能欣赏
66.“北国风光,千里冰峰,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
--------------------欣赏要把握时机
67.“漠模云阴敛小光,平波才欲倒垂杨,诸峰尽在微朦例,
今日西湖是浓妆”-----------------欣赏要把握时机
68.“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
沙堆似雪堆”----------------欣赏要选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
69.“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以情观景才会真正体会自然的美和自然的真
70.“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徐霞客)
--------------------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
7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徐霞客对黄山作的极高的评价
72.“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
7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