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讲故事,学点哲学
陪他喝杯酒,山高水长
----柳州种柳柳刺史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这是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的两句诗。他说自己在柳州种柳树的故事一定会随着树的生长代代流传下去。柳江边的柳树不知道还在不在,但柳宗元的故事经久不衰。韩非子是先秦最爱讲故事的人,而柳宗元正是在那个隐藏在大唐华美的诗篇的中最会讲故事的人。
我们都学过《黔之驴》,说是一只没有见过老虎的蠢驴以为吼了几声就天下无敌了。这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篇,另外的两篇写得也很传神,特别值得一读。《临江之麋》讲的是一只被圈养的麋鹿不知好歹,难逃一死的故事;还有《永某氏之鼠》,同样讲的是一群好逸恶劳的老鼠“盗暴尤甚”,终被捕杀。虽说这三戒的主人公是“麋、驴、鼠”,可细细看来,柳宗元对这三个蠢物倒是着墨不多,反而是把他们的对立面“烈狗、老虎、某氏”描写的更加心思缜密,入木三分。这正是柳宗元的高明之处,经过了庙堂之高,阅人无数,他才能洞若观火,体察如斯。
和二十世纪最会讲故事的毛姆不同,毛姆关注的是人性,人性中的那些不得已和言不由衷被他刻画的淋漓尽致,柳宗元讲故事,关注的是“道”,他用一个个小故事不动声色的传递着他这份心意。《种树郭橐驼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长安城的西边,驼背老郭世代以种树为业。不管什么树到了老郭手里总能长得枝繁叶茂,其他人也暗中观察,想学他的种树秘笈,老郭却说:“我哪有什么秘笈,我只是顺应了树木的天性。种树时,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栽好了就把他它丢在一边,这样它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后天的习性就会慢慢养成。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生长,不损害它结果罢了。”在故事的末尾,柳宗元还加上了一段特别有有哲理的话作为他“问养树,得养人术”的惊喜。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就是刺史大人悄悄地给我们上的一堂哲学课。别以为哲学都是玄而又玄的不可名状,在柳老先生这里,辩证法也可以玩的很幽默。我们来看看这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大意是:“我收到杨八的来信,知道您家中失火,最初我也很担心,可后来想通了却为你高兴,所以就把慰问信写成了祝贺信。”“您学问扎实,文章漂亮,却没有人愿意推荐您到重要的岗位上去,我也喜欢您的文章,但一直憋着没夸,原因只有一个,您家太有钱了。”“现在好了,您家被大火烧光了,那些怕闲言碎语的人终于可以好好传扬您的名声而不怕被玷污了,您终于熬出头了!”“我把信写成这样,您应该是能明白我的意思吧,尽管您现在什么都没了,但您什么都不缺。”这就是柳宗元,我不知道王进士接到柳刺史的信会哭还是会笑,但是你就是做不到,做不成,把慰问信写成祝贺信,就像塞翁失马里的老翁,非得在人家得了一群好马之后说上一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虽然震耳发聩,却不那么招人待见。但柳宗元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智者,开民风生气;他更是一位仁者,“余悲之”,“余闻而愈悲”,“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这样一位“禀予独艰,超骤拔擢”的河东先生,又有怎样的体会和体味才能到达这至仁至智的人生境界呢。
还是从先生的文章中找到了答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最喜欢的还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这几篇写山写水的小散文,语言唯美静透,上承盛唐华美瑰丽,下启北宋隽永飘逸,读起来郎朗上口。“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还是苏东坡深谙柳宗元的心意。看看苏老的《前后赤壁赋》,这里面也颇有河东先生的道骨仙风呢。然而东坡居士的山水中有月色,洞箫,好酒,佳肴,还有美梦,柳宗元的小石潭只有“诡石、怪木、奇卉、美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先生自谦了。柳宗元把自己的处所之前都加了一个“愚”字,愚泉、愚池、愚亭、愚岛,要不像我这样的愚人陪先生喝杯酒吧,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传说温暖湿润的南方小城永州,在公元807年的冬季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他的钴鉧潭、袁家渴必是冰雕玉砌,四望如一。我敬您一杯,别在说“千万孤独”了,“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您得请我吃橘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