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2013-07-10 18:15:55)
标签:

李陀

林达

炮轰

琼瑶

三毛

文化

瑶草 
作家李陀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场新书发布会上直斥林达的书是“破书”,将其与琼瑶、三毛作品并提,称其“肤浅”“泛滥”“充满了偏见和无知”。此论一出,媒体、网络一片哗然,大多数学者和网友都认为,李陀的言论片面偏激,对林达的批评不公正。
  李陀是在一本关于西班牙内战历史的新书发布会上发表这些言论的,其意思是说林达对西班牙历史的描绘并不全面,这本新书才是深刻的表达。这本新书确实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发掘了很多史料。但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见解独到,自成一家之言,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温和的人文主义思想,仍有其存在价值,出版6年来,一直畅销不衰。李陀大可不必为了褒奖一本书,而把另一本书贬于九地之下。而林达的其他图书在思想上、文笔上都颇为出色,为广大读者,尤其是知识界的读者所认可。图书的审美标准,至少要具有普遍性。林达写作的书的阅读量和口碑,都远远超过李陀写作的任何一本书。林达的书只是李陀眼中的“破书”,却是读者眼中的好书。几十年来,出版界确实有浮躁之风,出版了一些跟风书、拼凑书、垃圾书,林达的书却不在其内。林达和李陀只是观点上对立,其图书内容并不是硬伤累累,更不是材料堆砌。李陀说林达并非记者、也不是专业作家,只是业余作家,所以言论不负责任。其实作家的水平并不能以他的身份而论。西塞罗、凯撒从政兼写作,都写出优美的散文,林语堂谈及中国式写作之弊,对书斋式写作予以批评,认为中国正缺贩夫走卒、消防队员之类写作的有亲身感触的东西。
  李陀关心的是,“什么样文化环境、出版环境,造成了这么肤浅的书的泛滥”,这和广大读者的感受大相径庭。像林达这样的好作家,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不是太泛滥,而是很难冒头。广大读者希望图书市场上,既有深刻的学术著作,也能读到平白朴实的游记散文。在同一个历史事件的报道、记录上,既能听到胜利者的欢呼,也能听到失败者的辩驳,还能听到傍观者的见证和议论,这样才足够公允。健康、宽容的出版环境,必然要让百花齐放,作家畅所欲言,读者各取所需,观点异彩纷呈。如果出版界真的按照某个人的品味“一统天下”,那才是知识界的大灾难。冒叫一声,指责攻击当然是容易的,但真正的文学批评,得以事实说话。近年来图书排行榜上,林达的系列著作正是雅俗共赏的优秀之作。李陀先生如果不服,不妨:第一,也拿出几本畅谈西方政治、文化的大作让读者欣赏;第二,像金石开为某作家挑硬伤一样,为林达的书挑出硬伤……否则,能让知识界、阅读界、出版界心悦诚服吗?能不博有识之士哂然冷笑吗?
http://www.cptoday.com.cn/UserFiles/News/2013-07-09/6204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