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广令”是为挽救电视而来
(2011-11-30 17:13:23)
标签:
杂谈 |
王攀
将禁止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消息,28日终于得到了证实,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消息见诸媒体,网上网下一片叫好之声。有网友甚至认为:此举将是把观众重新拉回电视机前的一个重要举措。(11月29日《河南商报》)
对于“限广令”,观众和网友叫好,电视台和广告商喊疼。在我看来,“限广没有电视台和广告商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所“将观众重新拉回电视机前”,这是高估了“限广令”;越来越多的人抛弃电视,是因为有比电视更方便的选择:网络。电视里的电视剧,什么时间播、播几集、需要看多少广告,主动权在电视台;而在网络上,什么时间看、看几集,甚至看不看广告,主动权在观众。这是很多观众离开电视的最主要原因;随便插播的、令人恶心的广告,不过是加速剂而已。
“限广令”虽然赢得网上网下一片叫好,但对于还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未必好事;还必须做好迎接“限广令”副作用的心理准备。副作用眼下有三:1、一集变数集,以规避“限广令”;2、自制剧、定制剧增多,植入式广告泛滥,降低电视剧质量;3、集与集之间播出广告变长,这也是另一种恶心。这些都是“限广令”的代价。
电视台的盈利模式,一个是收视费,另一个是广告费。由于收费频道在中国市场不大,还不足以撑起电视台收入的半边天,那么就不得不靠广告费。“限广令”造成广告费的损失,必然会通过另外的方式弥补过来。这是电视台的生存之道。
与观众和网友相反,电视台和广告商喊疼。但我觉得,在有痛感的同时,还应反思何以招此狠招。我觉得原因,一是太不把观众当回事,二是电视行业恶性竞争。电视的老大地位,造就了老大心理,养成了老大习惯;而随着电视竞争激烈,又陷入恶性循环,在争夺广告商上的方式和方法上,也越来越没有底线,这是随意插播广告以至于无以复加的根源。
守在电视机前看连续剧的,以两类为主,老人和儿童。而大部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开始选择网络——当老一代观众离去、新一代观众成长,未来的电视收视群体可想而知。但遗憾的是,面对网络攻城略地,电视台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仍旧不把观众当回事,恶性竞争,把越来越少的观众绑架到恶心的广告插播上。这才是电视的大敌,“限广令”不是。
所以,“限广令”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糕。一方面,还把电视当成电视看的观众,别高兴太早,电视质量会因此付出代价;另一方面,电视台要对“限广令”有着反省,网络时代,电视不该再有老大心态和做派,事实上,广电总局的“限广令”,一定程度上也是为挽救电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