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个国顺便把“察”考了
(2011-11-29 12:04:48)
标签:
杂谈 |
王攀(河南 媒体人)
记者从四川宜宾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该市选拔的70名曾受到省、市表彰的优秀环卫工人,已于18日起分4批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他们将通过参观、访问的形式,了解新加坡先进的环卫作业和管理经验。据悉,这是继去年组织61名环卫工人赴港澳考察后,宜宾市第二次由政府埋单组织优秀环卫工人出国(境)考察学习。(11月28日《人民日报》)
这出国是旅游,还是考察?
假如是旅游,如当地一个环卫工人所说,“能像领导那样出国考察,真的高兴”,但仍“觉得跟出国考察相比,提高一下平日里的福利待遇更能切实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涨点工资、发点过节费等等。”
假如是考察,又何来奖赏般的施赏和受赏之心?宜宾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负责人说,选拔环卫工人出国考察,主要是为了营造社会各界关心爱护环卫工人的一种良好氛围。曾在去年参加赴港澳考察学习的环卫工人李晓红说,一线环卫工人能走出去学习考察,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我们一线环卫工人的关心和关爱。”
妥帖的解释是,出个国,旅个游,顺便把“察”考了。既有出国旅游之实,又有出国考察之实。无论是受奖励的环卫工人,还是奖励者当地官方,都把出国考察当成了一种标志。
专家担心,环卫工人出国考察,会有一些不相干的人“混杂”其中;社会担心,环卫工人出国考察,到底对环卫水平有多大好处;环卫工人担心,政府与其这样奖励出国考察,不如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来得实惠。
从官方的表态来看,出国考察是福利、奖励,借以体现社会各界,尤其是官方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和关爱。从选择70名曾受到省、市表彰的优秀环卫工人出国考察来看,更可以肯定这是一种奖励,考察只是名头。一项福利和奖励,被官方冠以“出国考察”的名义,这说明,在官方的词典里,“出国考察”,已经不是考察了,就是奖励或福利的代名词。
出国考察,一旦由一项工作,变成一项奖励和福利的时候,性质也就变了。明乎此,就明白“韩国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不止是一句玩笑了。官方词典里的“出国考察”套用到环卫工人,它堂皇的意义中,就不小心露出了马脚。
对于一些官员来讲,他们需要的是出国考察。对于环卫工人来讲,他们最需要的,恐怕不是出国考察,而是提高工资和待遇。奖励环卫工人出国考察,与那个“何不食肉糜”有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