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颜山弱柳
颜山弱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373
  • 关注人气:1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李贽《却寄》诗四首

(2025-08-31 09:33:45)
标签:

历史文化

李贽《却寄》诗四首
‌其一‌
一回飞锡下江南,咫尺无由接笑谈。
却羡婆须蜜氏女,发心犹愿见瞿昙。
通过“婆须蜜氏女”隐喻梅淡然,表达对女弟子发心向学的赞许。 ‌
‌其二‌
持钵来归不坐禅,遥闻高论却潸然
如今男子知多少,尽道官高即是仙。
讽刺当时社会以官职高低论英雄的价值观。 ‌
‌其三‌
盈盈细抺随风雪,点点红妆带雨梅。
莫道门前车马富,子规今已唤春回。
以“红妆带雨梅”暗喻梅淡然,强调精神追求胜于物质财富。 ‌
‌其四‌
声声唤出自家身,主死如山不动尘。
欲见观音今汝是,莲花原属似花人。
强调“观音”即“汝”,暗示弟子已悟道成佛。 ‌

《却寄》是明代思想家李贽为女弟子梅淡然创作的四首七言绝句组诗,通过禅理意象与批判性表达展现了其文学思想。诗中以“婆须蜜氏女”暗喻梅淡然,以“瞿昙”(佛陀)自比,既抒发了对弟子的思念与赞许,又讽刺了当时社会以官位论成就的价值观。组诗融合佛学哲理与生活观察,如第四首通过“观音即自身”等意象,揭示禅宗“自性即佛”的观念,体现了李贽打破传统礼教束缚的思想特征。

文学特征
语言风格:直白犀利与隐喻并存,如“男儿到底作何官”以反问强化批判力度。 
结构手法:四首诗独立成篇又主题关联,贯穿佛理思辨与社会批判的双重脉络。 思想价值:突破传统赠答诗的抒情框架,将个体情感升华为对时代价值观的反思,体现李贽‘异端’思想特质。诗中李贽以‘婆须蜜氏女’指代淡然,以‘瞿昙’(佛)自喻,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附】李贽《题绣佛精舍》  【为女弟子梅淡然作】
闻说澹然此日生,澹然此日却为僧。
僧宝世间犹时有,佛宝今看绣佛灯。
可笑成男月上女,大惊小怪称奇事。
陡然不见舍利佛,男身复隐知谁是。
我劝世人莫浪猜,绣佛精舍是天台。
天欲散花愁汝着,龙女成佛今又来。

六十多岁的李贽收了一位漂亮的女弟子梅淡然。梅淡然是李贽好友梅国桢的三女儿,小时候跟刘家定了亲,但还没来得及出嫁,刘家小子就病逝了。梅淡然心如死灰,不想再嫁人,就给李贽写了信,说要出家。李贽开始并不支持淡然小姑娘这么做,可她老爹梅国桢却支持她,在湖北麻城北街老家为她修建了一座绣佛精舍,让她一边念佛一边绣花,两不耽误。没多久后,梅淡然正式落发为尼。遂后李贽就给她写了这首诗,两人也有了半师之谊。李贽的女弟子远不止淡然一个人,梅家的女儿媳妇都拜了李贽为师,可人们却热衷于八卦他和淡然之间的故事,大概是因为淡然长得好看吧。

梅国桢(1542-1605),字克生,或作客生,号衡湘。湖广麻城人。中国明代文学家,官员。
明隆庆元年(1567年),乡试中举人,客居京城十余载,与徐渭、汤显祖、胡应麟、赵士祯、袁宏道等冶游校射。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除顺天府固安知县,历任河南道御史、浙江道御史、太仆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以兵事著,万历二十六年官至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梅国桢曾为李贽《孙子参同》《藏书》作序。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湖北黄安、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有不少是妇女。他反对八股文、倡导心学,被人视为“大明第一狂人”。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而死。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