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执信诗咏“七夕”三题

(2025-08-29 17:15:21)
标签:

家乡历史文化

       以下赵执信诗咏“七夕”三题,前二题出于赵执信晚年生活在家乡博山时所作《红叶山楼集》。题三出于《还山集》

       题一,《七夕偶題二絶句》
       其一
  机丝娇懒不成章,牵惹黄姑伴恨長。
       格是住期听乌鹊,隔河无事莫相望。
       其二
       飞车交碾海生尘,奇巧由来属世人。
       传与天孙须下乞,银河一苇即通津。
  
百度AI+诗句解释:
其一
‌1,机丝娇懒不成章‌:以织女停机不织隐喻情感受阻,暗示七夕相会因故中断。
2,牵惹黄姑伴恨长‌:黄姑即 牵牛星 ,此句进一步说明因外界干扰(如乌鹊填河)导致相会受阻。
‌3,格是住期听乌鹊‌:“格是”意为“正是”,点明七夕之夜,乌鹊搭桥的传说,暗示牛郎织女相会的希望。
4,隔河无事莫相望‌:劝诫双方无需再徒劳相望,因客观条件已无法促成相会。
其二
1,飞车交碾海生尘:飞车暗指神话中牛郎织女相会的交通工具,交碾二字以物理碰撞的激烈感解构传统浪漫,海生尘化用《淮南子》沧海扬尘典故。
2,奇巧:七夕乞巧民俗,女子穿七孔针、验蛛网卜巧的活动。
3,传与天孙须下乞:要求织女(天孙)向人间乞巧。诗人反传统叙事。
4,银河一苇即通津:化用达摩一苇渡江典故,将银河重构为可跨越的津渡。
       文学背景
       赵执信因在国忌日观看 《长生殿》 演出被革职,此诗或暗喻仕途受阻后的无奈与失落。 ‌

       题二,《七夕示内(夫人)二絶句》
       其一
       香浓灯暗立秋庭,近月微茫欲辨星。
       窥尽风情是乌鹊,人间空自媚丹青。
       其二
‌       宿醉狂颠近病慵,明河篇咏愧舂容。‌
‌       衰翁都未经营巧,那得天中记到侬。

       这两首诗作于赵执信晚年,以七夕为背景,寄寓对妻子的深情与人生感慨。其一通过香灯、秋月、乌鹊等意象,勾勒出静谧的七夕庭院景象,末句人间空自媚丹青暗讽世俗矫饰,反衬夫妻真情。其二则更直抒胸臆,以宿醉病慵自喻衰老,明河篇咏化用《诗经》典故,表达对妻子陪伴的珍视。
       
       题三,《闰月七夕》
       晚云不散垂垂雨,乌鹊争飞一一回。
       未必天孙思再渡,世间儿女浪相猜。

百度AI作品解析
‌       意象与情感‌:
       前两句以“晚云”“垂雨”“乌鹊争飞”勾勒出七夕黄昏的阴雨氛围,暗喻牛郎织女相会的艰难;后两句转写人间儿女对天孙(织女)是否愿再渡银河的揣测,表达对天上人间的离愁别绪的感慨。
‌       创作背景‌:
       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山东益都人,康熙进士。此诗收录于《还山集》,借闰月七夕的特殊历法现象(闰年七夕可相会两次),抒发对聚少离多的怅惘。
赵执信在《谈龙录》中提出"诗中要有人在,诗外要有事在"的现实主义理念。
       赵执信 的 《还山集》 作于罢官回乡时期。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赵执信因观演 《长生殿》 引发争议,被罢官归乡。他在罢官后创作的诗集《还山集》第一首诗为 《出都》 ,诗中“罢官怜酒失,去国觉天寒”直接反映了这一人生转折。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