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昂(1740~1800)
字叔驹,号讱庵,又号坳堂。清代济南历城人。童年时便习诗书,稍长则博览经史。
十八岁补授博士弟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举人,三十六年(1771)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迁郎中,掌管秋审及督促要案的审理事宜达十余年之久。性耿直,每遇事有疑必与同僚、上司力争,不屈不挠。时秋审更换新条例,规定凡以金刃杀人都定为情实,于是秋审册内的案件骤然增至
180余件。方昂对同事道:“秋审是为慎重民命而设立的,本应该从必死之中求其可生之人,怎么能于可生中求其必死呢?”要求根据案情轻重以核罪。后乾隆帝颁旨更正此条例,但终被同僚所忌。
乾隆五十四年(1789),任江西饶州(今波阳)知府。时安南(今越南)阮光平新降,到朝廷觐见,所经州县、驿站皆供物。一入江西境内各州县亦均有馈赠,独方昂令其下属不给,说:“国家以威德服四夷,非夸以靡丽。”翌年升任江苏苏松道(治今上海市),三个月清理积案300余件,后以疾归。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任松太道。海盗屡犯境,总督、提督会于宝山商讨剿灭事宜,方昂陈八条策略,得以施行,消除了隐患。次年补江宁(今南京)盐巡道,除强暴,平盗贼,“砥砺民风民俗,屏绝酬酢”,受到同僚的敬重。嘉庆三年(1798年)擢贵州按察使,又迁江宁布政使。不久,以病辞官。着有《坳堂诗集》传世。
山东博物馆藏清代济南人方昂画像
【颜山弱柳参观拍摄】
刚劲勤职,死而后已。—— 方昂
方昂自题画像:【画像头部左方题字】
佛陀氏云: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本来面目,童稚时开其语,未能骤解。行年五十又一,我与我周旋久,恐面目之久而益失其真也。乾隆庚戌浴佛日(乾隆五十五年(1790)农历四月八日释迦诞生日),命工图之,张诸壁间,簿书丛杂中,暇则炷瓣香晤对自问,现在面目犹是穷居之面目否?吾不得而知也。有生面目既少而壮,壮而衰且老矣。未生面目究竟何如答焉。自丧而我犹为人我歌可乎?歌前真面目,不妨偶现宰官身。
历城方昂自题。
方昂画像有众多文人好友题赞:
一,桐城姚鼐为画像题赞:【见上图右上方】
其容不倚,其居不徙。
其中不诡,是为君子。
落款:愚弟桐城姚鼐赞。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姚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辞官。归里后,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嘉庆二十年(1815年),逝世于钟山书院,享年83岁。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编有《古文辞类纂》等。
二,秀水钱载为画像题赞 【见画像上方】
盛际抡才重,科名柄用儒。
惟行仁义事,所学圣贤徒。
耕则良农尔,工其利器无。
田居在穷巷,颜色在于图。
辛亥十二月五日,秀水八十四老人钱载拜题。
【注】辛亥年为乾隆五十六年(1791)。方昂时年五十二岁。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石斋诗文集》。为乾嘉年间"秀水派"的代表诗人。
附:方昂《崇文书院访王梦楼(王文治)同泛西子湖》诗一首
唾绿流澌清泚泚,明妆奁镜窥西子。
绛衫红袖书帏纱,竹外渔娃三两家。
大罗天上探花使,爪痕鸿雪聊栖止。
兴来绿蚁盈红螺,王郎拔剑檀郎歌。
临流漱齿齿为冷,退隐湖山推管领。
我亦解组归林丘,神仙郭李欣同舟。
【注】崇文书院:在杭州西湖岸边,明万历年间所建,王文治时为书院山长。
退隐湖山推管领:乾隆三十六年辞官掌教书院。
大罗天上探花使:进士探花王文治曾出使琉球(日本)。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
(今江苏镇江)人。诗有唐人风范,书学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进士探花,时称“淡墨探花””,与喜用浓墨的刘墉成鲜明对照。乾隆三十六年(1771)辞官掌教杭州崇文书院。著有《梦楼诗集》。
方昂(1740~1800),字叔驹,一字讱庵,别号坳堂,山东历城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刑部主事,历官江苏布政使。曾为淄川高珩校阅《栖云阁文集》【见下图】。著有《坳堂诗集》。

清初山东名士淄川高珩《栖云阁文集》
历城周永年(字书昌)
历城方 昂(字讱庵)校阅

方昂自题画像局部文字【见上图画像头部左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