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代需才今更急,济南名士古时多——山东巡抚丁宝桢《闱中偶作》诗一首

(2023-11-18 08:11:51)
标签:

清代山左名士诗文

清末山东巡抚丁宝桢,在任十年,于山东济南五次监督东省科举考试(乡试,又称秋闱),在光绪二年第五次监督山东乡试之后,作《闱中偶作》诗一首。
闱中偶作:
四度监闱阅五科,沉沉锁院坐消磨。
惯听击点传供给,偏是能文费揣摩。
圣代需才今更急,济南名士古时多。
龙门我亦曾烧尾,辜负科名奈老何。
稚璜甫草 【稚璜,为丁宝桢字号】

 圣代需才今更急,济南名士古时多——山东巡抚丁宝桢《闱中偶作》诗一首

《闱中偶作》为光绪二年(1876)八月丁宝桢监临山东丙子科乡试时手书。图片复制于山东画报出版社《丁文诚公家信》一书。
【注】
1,四度监闱阅五科: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
清光绪元年 (1875年,光绪帝登基) 加设恩科,考期亦在八月。
丁宝桢于同治五年任山东巡抚,分别于同治六年(1867)、同治九年(1870)、同治十二年(1873)、光绪二年(1876)正科四度监督山东乡试,及光绪元年(1875)恩科一次,故“阅五科”。光绪三年,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离开济南。
2,沉沉锁院坐消磨:
八月初六日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锁院),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3,龙门我亦曾烧尾:鲤鱼跃龙门,跃过龙门之时,天雷击去鱼尾,鱼乃化身成龙。此句是丁宝桢想起自己当年乡试中举,鲤鱼跃龙门得意之时。

圣代需才今更急,济南名士古时多——山东巡抚丁宝桢《闱中偶作》诗一首

图为 电视剧《丁宝桢》剧照。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人。清咸丰三年进士。同治年间历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光绪三年,官至四川总督,卒于四川成都,葬于山东济南。谥文诚。著有《丁文诚公遗集》《丁文诚公奏稿》《十五弗斋诗文存》《十五弗斋诗诗存》等诗文集。谥文诚。

圣代需才今更急,济南名士古时多——山东巡抚丁宝桢《闱中偶作》诗一首

济南贡院(乡试考院)老照片。明清时期,各省多在城东南建立贡院,作为乡试的考场,大门正中悬挂“贡院”二字大匾。

圣代需才今更急,济南名士古时多——山东巡抚丁宝桢《闱中偶作》诗一首

乡试场景模拟图。考棚又叫“号房”是一间一间的,作为专供考生在贡院内,答卷和吃饭、住宿的“考场”兼“宿舍”。科举考试是考生每人一个单间。贡院里的监考很严,考生进入贡院时,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夹带”。当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门(锁院)。考生们参加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皆在“号房”内,不许出来,直到考试结束。
号房内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考棚里还为考生准备了一盆炭火、一枝蜡烛。炭火即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考生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饭问题得自己解决。监考官,只管考试作弊,至于考生在号房里的其他动作,监考官一概不问。

圣代需才今更急,济南名士古时多——山东巡抚丁宝桢《闱中偶作》诗一首

    济南榜棚街   清代科举考试放榜之处。
【榜棚街图为齐鲁壹点诗人布建忠拍摄】

圣代需才今更急,济南名士古时多——山东巡抚丁宝桢《闱中偶作》诗一首

图为科举考试之后张帖的榜单

圣代需才今更急,济南名士古时多——山东巡抚丁宝桢《闱中偶作》诗一首

贡院放榜图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圣代需才今更急,济南名士古时多——山东巡抚丁宝桢《闱中偶作》诗一首

    济南旧军门巷 清代山东巡抚丁宝桢故居老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