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李贽在济宁诗作二题四首

标签:
明清诗文 |
一,李贽《太白楼》二首
其一
世事真同水上浮,金龟好换酒家愁。
山东李白今何在,城下惟瞻太白楼。
其二
天宝年间事已非,先生不醉将安归。
当时豪气三千丈,倾国名花赠玉妃。
二,《南池》二首
其一
济漯相将日暮时,此间乃有杜陵池。
三春花鸟犹堪赏,千古文章只自知。
其二
水入南池读古碑,任城为客此何时。
从前只为作诗苦,留得惊人杜甫诗。
以上二题四首作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李贽时年七十四岁。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历任河南辉县教谕、北京国子监博士,云南姚安知府。弃官后,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附:济宁太白楼及南池历史简介如下:
一,太白楼
原名“太白酒楼”,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 (今小闸口附近)。唐代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公元736年) 同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移家至任城(济宁),居住在酒楼之前,“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唐懿宗咸通二年
(公元861年),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一文,从此“太白酒楼”成名并传颂于后世。
二,南池
南池,即王母阁湖,原名“古南池”,系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年—756年)南池遗址,盛唐时即为游览胜地。古代“济宁八景”之一的“南池荷净”即指州城下的南池美景。
唐代诗人杜甫于开元二十五年驻足济宁期间,畅游南池,留下诸多诗篇,其中以《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流传最广,全诗如下: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露,遥忆归青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