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康熙年间状元韩菼行书《论东坡文》泥金扇面

(2022-07-23 18:37:45)
标签:

明清诗文录

       韩菼行书《论东坡文》泥金扇面
清康熙年间状元韩菼行书《论东坡文》泥金扇面


扇面释文如下:
       东坡迁谪海外,遂书和渊明诗而于归去来辞。既袭其文又次其韵;既又捃摭其字,衍为十诗。心摹手追,节节未已焉。不知东坡之意何居也,古人有言:不见异人当得异书。韩菼

       韩菼tn(1637-1704),字元少,别号慕庐,长洲人(今苏州)。出身书香门第。祖父韩治是黄岩知县。父亲韩酚是个秀才,能文。据说,顺治十年,提督江南学政的石申召见韩酚,说他貌为状元之才,但不在其身。通过指点,虽说韩酚自身青衿,却教子夺魁。韩菼家贫,少年读书,通五经义疏,力求学问。做文章,或者出自原本六经,或者出于典雅,超凡脱俗。若不是得益于徐乾学的赏识,连童试也难以获中。在应童子试时,他的文章,因不合时俗而被视作“劣文”被斥黜,而且贴在学府墙上“示众”,成为众人笑柄。徐乾学因事抵苏州,读了他的文章,拍手叫好。将韩菼请来促膝交谈,收为门生,带入京城。韩菼应顺天乡试,徐乾学又从落第卷中将他的试卷拣出,使韩菼中举。这才有了后来韩菼连中会、殿两元的可能。

       康熙帝以韩菼能文,命撰《太极图说》,召入弘德殿进讲《大学》,主持纂修《孝经衍义》。韩菼以他的文才博得康熙帝之恩宠。

       康熙十二年(1673)状元。康熙癸丑科会试、殿试皆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十四年,韩菼出任顺天乡试主考官。康熙十五年,升任迁詹事府右赞善。康熙十六年,韩菼改任左赞善、翰林院侍讲。康熙十七年,典顺天武乡试。康熙十八年,乞假回籍。康熙二十三年,复职补任原官,授翰林院侍读。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帝亲试翰林詹事,韩菼名列第二,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再升任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韩菼复因病乞假回籍,在家居八年。康熙三十四年,召韩菼还京城,出任《一统志》总裁,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三十九年,韩菼充经筵讲官,授礼部尚书,教习庶吉士。皇帝赞他“文章古雅、旷古少见”。官至礼部尚书、经筵讲官。赐匾额“笃志经学、润色鸿业”。后来,韩菼触怒龙颜,因教习庶吉士不勤而失宠。虽再三乞退,康熙帝不允。而后,韩菼卒于任上。

       韩菼正直敢言,不为利害祸福所动。当时“昆山三徐”(徐元文、徐乾学、徐秉义)以不法行为被劾,将获罪。过去与“三徐”素常交往者唯恐避之不及,怕受连累。而韩菼仍早晚登门造府,与徐家往来。还替他们辩解一些不实的罪名。人们称道韩菼为人有始有终。

       韩菼以博学多识、精通经术和文章清新文雅,而极负盛名。他性情恬淡,旷好山水。韩菼为人正直,被乾隆帝所称赞。并由于他开一代风气,足为艺林楷模而加恩,韩菼去世多年后,乾隆十七年(1752),追谥“文懿”。乾隆帝传谕并嘉奖云:“菼雅学绩文,湛深经术,所撰制义,清真雅正,开风气之先,为艺林楷则。”

       韩菼著有《有怀堂文集》二十八卷、《有怀堂诗集》、《春秋左传句解汇镌》六卷。

       韩菼相貌丑陋,还有大胡子,很喜欢喝酒,也喜欢出游,诗词写得很好,性子也很倔。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七言律诗《留别韩元少修撰》
       书生特达主恩新,臭味偏怜老逸民。
       道在篇章频问难,情缘师友倍交亲。
       赐衣质酒时招客,受诏修书数避人(方修《孝经衍义》。)。
       却笑同门徐太史,比君高兴共君贫(方虎娶姬,元少仍独处。)。

  【 徐倬 (1624—1713),字方虎,号蘋村。浙江德清人,康熙十二年进士。】

       钱澄之七言绝句《过芜关以酒六瓿见阻报税率成》 其五
       舟过芜关不放行,因携斗酒阻归程。
       多情转怪韩元少,此是承君送酒情。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澄,字饮光,号田间,明末清初文学家。安徽桐城人,曾仕南明政权。入清后,还归故里,杜足田间,以课耕著书终其身。著有《田间文集》三十卷,另有《田间诗集》二十八卷。

蒲松龄《聊斋志异》·元少先生

韩元少先生为诸生时,有吏突至,白主人欲延作师,而殊无名刺。问其家阀,含糊对之。束帛缄贽,仪礼优渥。先生许之,约期而去。至日,果以舆来。迤逦而往,道路皆所未经。忽睹殿阁,下车入,气象类藩邸。既就馆,酒炙纷罗,劝客自进,并无主人。筵既撤,则公子出拜;年十五六,姿表秀异。展礼罢,趋就他舍,请业始至师所。

公子甚慧,闻义辄通。先生以不知家世,颇怀疑闷。馆有二僮给役,私诘之,皆不对。问:“主人何在?”答以事忙。先生求导窥之,僮不可。屡求之,乃导至一处,闻拷楚声。自门隟目注之,见一王者坐殿上,阶下剑树刀山,皆冥中事。大骇。方将却步,内已知之,因罢政,叱退诸鬼,疾呼僮。僮变色曰:“我为先生,祸及身矣!”战惕奔入。王者怒曰:“何敢引人私窥!”即以巨鞭重笞讫。乃召先生入,曰:“所以不见者,以幽明异路。今已知之,势难再聚。”因赠束金使行。曰:“君天下第一人,但坎壈未尽耳。”使青衣捉骑送之。先生疑身已死,青衣曰:“何得便尔!先生食御一切,置自俗间,非冥中物也。”既归,坎坷数年,中会、状,其言皆验。

    苏轼《归去来兮辞》原文:  

    子瞻谪居昌化,追和渊明《归去来辞》,盖以无何有之乡为家,虽在海外,未尝不归云尔。

    归去来兮,吾方南迁安得归。卧江海之澒洞,吊鼓角之凄悲。迹泥蟠而愈深,时电往而莫追。

    怀西南之归路,梦良是而觉非。悟此生之何常,犹寒暑之异衣。岂袭裘而念葛,盖得觕而丧微。

    我归甚易,匪驰匪奔。俯仰还家,下车阖门。藩垣虽缺,堂室故存。挹吾天醴,注之洼尊。

    饮月露以洗心,餐朝霞而眩颜。混客主而为一,俾妇姑之相安。知盗窃之何有,乃掊门而折关。廓圜镜以外照,纳万象而中观。治废井以晨汲,滃百泉之夜还。守静极以自作,时爵跃而鲵桓。

    归去来兮,请终老于斯游。我先人之敝庐,复舍此而焉求?均海南与汉北,挈往来而无忧。畸人告予以一言,非八卦与九畴。方饥须粮,已济无舟。忽人牛之皆丧,但乔木与高丘。警六用之无成,自一根之返流。望故家而求息,曷中道之三休。

    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驾言随子听所之,岂以师南华而废从安期。谓汤稼之终枯,遂不溉而不耔。师渊明之雅放,和百篇之新诗。赋归来之清引,我其後身盖无疑。

--------------------

    据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之‘和归去来’云:

    今人好和《归去来词》,予最敬晁以道所言。其《答李持国书》云:“足下爱渊明所赋《归去来辞》,遂同东坡先生和之,仆所未喻也。建中靖国间,东坡《和归去来》,初至京师,其门下宾客从而和者数人,皆自谓得意也,陶渊明纷然一日满人目前矣。参寥忽以所和篇示予,率同赋,予谢之曰:‘童子无居位,先生无并行,与吾师共推东坡一人于渊明间可也。’

    参寥即索其文,袖之出,吴音曰:‘罪过公,悔不先与公话。’‘今辄以厚于参寥者为子言。’昔大宋相公谓陶公《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

故知:1)东坡确有作,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宋人多有和陶渊明之《归去来兮辞》者,以东坡所作最贴近陶渊明本义。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