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语文组第二次集体备课——如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快速理解文言文

标签:
校本培训 |
分类: 4.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语文组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黄凌慧 |
活动时间 |
2020.12.14 |
活动地点 |
西湾小学 |
活动主题 |
如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快速理解文言文 |
主 讲 人 |
李倍倍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主持人黄凌慧主持:本次集体备课课题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一篇文言文,主备人李倍倍,结合这课我们的这次围绕的主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 二、主备人讲解 主备人李蓓倍阐述她的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纯粹的古文,就更增加难度了。 在备课时,我结合课时目标进行设计,我想:如何让学生快速了解《世说新语》呢?我想到让学生进行猜故事,故事是他们接触过的“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故事,然后让学生找到两个故事的规律性,都是写人+事件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紧接着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做到熟读成诵。文章故事性很强,适合表演,于是我指导他们翻译的时候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让学生在阅读、表演的过程中,真正将书本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从读到悟,由悟到说,从说到演,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真正体会到王戎的机智、冷静。这样,就能更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教学。 环节一:猜猜故事,引入课题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三: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环节四:联系上下文,感受人物形象 环节五:小小故事会 三、集体交流: 黄凌慧老师:文言文教学确有难度,要教授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文意,并会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学会复述课文,本课的说话训练也为后面的文章学习打下基础。 缪蒙乐老师:1、文言文学习要多读,教师要示范读,要有多种形式的读。 2、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今异义一定要讲解清楚,可以放在一起释义。 3、虽然只有一段,但可以分层次,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4、可以对比,诸儿怎么做?王戎怎么做?顺便释义“诸”。 周春微校长:教学就是要从学情出发,从自身学生情况出发,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本次设计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猜故事导入很好,创设情境,营造了学习文言文的氛围。反复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读最好要每次有要求,设计分层次的读。 四、活动总结 根据教学新设计新常规中的要求,我们要在文本教学时紧紧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精心设计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点,我们教师后续还要抓住这个方面,开展专项研究。最后集体整理出本课教学设计的最终定稿。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理解文言文是学生的难点,也是教师的困惑点,本课的设计也紧紧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更快理解文言文,学习如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教学中采取反复诵读的方式,读懂文言文的意思。 |
||
过程确认 |
|
(注:校本培训上传博客专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