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数学组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附照片

标签:
校本培训 |
分类: 4.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顾孟烈 |
|
活动时间 |
2020.5.18 |
活动地点 |
四楼会议室 |
|
活动主题 |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集体备课 |
主 讲 人 |
柳秀秀 |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环节一:柳秀秀老师给大家带来一节数学课 环节二:柳秀秀老师提出本课教学设计,与大家一起研讨。 活动一: 柳秀秀老师与教师们交流了关于“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几点想法,并提出了“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几点思考。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复习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将复习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展示相关图形) 环节二【自主探索 体会新知】 1.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1)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2)学生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教师可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学生完成教材第87页结构图。 (2)反馈交流。 (3)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梯形面积的方法各不相同,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4)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转化方法。 重点说说以下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5)沟通梳理,建立联系。 我们学习了6种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图形我们都能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因此,计算面积时都能看成底×高。 环节三【巩固练习 运用新知】 1.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3、4题,第90页第6题。 环节四【课堂总结 提升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活动二: 全体数学老师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研讨。其中,顾孟烈、黄蓓蕾老师谈论自己在教学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几点做法及学生遇到的问题。 活动三: 干利华、陈臻炜老师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大家认为本课要让学生自己回顾反思所学知识,总结落实转化思想。 活动四: 顾孟烈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进行总结。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