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训心得《“学习支架”带来的反思》——周春微

(2017-11-01 15:39:30)

国庆期间参加了浙江师范大学主办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与课堂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经过五天的培训,收获还是有的。

105的单老师《学习支架:重构促学系统》的讲座,对作为一个教师来说起了提示或提醒作用。支架,起支撑作用的构架。这个起着支撑作用的支架,既可以让人顺着架上去,也可以便利人沿着支架下来。当然,在学习中,这个支架起到了让学生顺竿而上的作用。深思,支架就是我们以前说的坡度。有坡度,便方便于上也方便于下。然而这个概念在几次三番地教学改革中,于不知不觉中已被掩埋于教改的暄闹下。记得当时有“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样一句话,于是课堂中,即使学生理解得不是很正确,老师也支支吾吾地不敢给予否定。其实老师心里非常清楚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但又惧于铺天盖地的新兴的理念,怕被冠上教学理念陈旧或不会教的帽子,便虽心里疑惑着,但也勉强葫芦学瓢。

今日有了“支架”一说,我想我们老师们都可卸下横在心上的那多年的沉重的桎梏了。学生不懂的,要设置支架让他们上去,设置支架还不懂的,则可完全告知。我觉得这才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有些学有所得有所提高。

以支架促学这种理念也促进了我对于课堂的反思。为什么作文教学、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原因之一,就是课堂上缺乏支架构建意识。如果课堂上有支架意识,那么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改善。比如一个造句,要学了原文中的句子以后,学生不能造句,教师就要给予示范,如果给予示范还做不到,老师就要再进一步设置支架,以补充式,或提供事物。比如习作课堂,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然找不到素材,教师就要提供素材;不能准确地表达,教师就教给他们表达的方法。就是遇到问题就搭建支架,以至学生懂为止。

支架,相当于生活中的梯子,有了梯子,才能上到高处。教学中有了支架,那么学生的学习或许就能到达我们期许的那个位置。

201710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