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备课部分教师教案——我爱故乡的杨梅

(2012-03-13 18:47:11)
标签:

杨梅树

江南

宋体

我爱故乡的杨梅

思想感情

分类: 11.集体备课教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

林姗姗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选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对象:

    三年级(1)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会11个生字并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

2)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概括语言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继续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价值观

了解故乡杨梅的美,通过对杨梅的喜爱,提升学生对热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作者所写的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的方法。

(2)难点

    作者是怎样通过“可爱”来描写杨梅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文磁带,多媒体,以及各种水果图片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水果图片,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如果有说到杨梅,直接要导入:没有提到的话,则教师自己指出自己喜欢的水果—杨梅。并且简要介绍杨梅:杨梅的产地,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投影出示杨梅果图)。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写杨梅的文章。(板书课题)

一、熟悉课文,认识生字词

学生任务:认真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本文的生字词:贪婪  吮吸  细腻  嘴唇  汁水  豆腐等,学生不但要学会认字,还要会写。通过熟悉课文的情况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些生字词,并且运用其中一些词语来组词造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字词,从而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文的第几自然段是描写杨梅树的,第几自然段是描写杨梅的果实的?

  生:第二自然段是描写杨梅树的,第四、五、六自然段是描写杨梅的果实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杨梅的?

按杨梅的各个方面来描写的。

  根据这样的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哪几个部分?

1//2//3456 

四、再次品读课文,归纳段落大意。(重点讲456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在讲述作者“我爱故乡”、“我爱杨梅”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写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通过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引申到学生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并且要激发学生的热爱故乡之情。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

4.自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

出示自学提示: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说作者的故乡在哪,也间接告诉我们杨梅的故乡在江南。

  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杨梅树。在修辞手法上,这里描写杨梅树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的手法更加形象的突出雨中的杨梅树的美。

  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杨梅的形状,这段把杨梅和桂圆做对比,生动形象地说明杨梅的圆是有独自特色的,浑身有小刺的。

   第五自然段主要写杨梅的颜色。主要写了杨梅从结果到成熟的各个阶段的颜色变化:浅红——深红——变黑。从这个颜色的变化过程来看,从视觉的角度突出杨梅的颜色不是一直一尘不变的。

  第六自然段主要写杨梅的味道,又酸又甜。本段是从味觉的方面来描写杨梅果实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告诉读者,杨梅的味道是又酸又甜的,不是其他别的什么味道。

总结,课文的中心句可以概括成: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惹人喜爱。

五、学习课文中的习作方法,仿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从课文中提取描写杨梅颜色变化的句子,我们大家一起来仿写一下我们家乡的橘子是怎么样的?

杨梅: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用这句话来描写杨梅从结果到成熟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出示变化图片)。

橘子:先绿色——黄中有绿——金黄色

……

(出示橘子从结果到成熟过程的颜色变化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便于仿写)

总结:描写事物的关键首先要留心观察事物。

课后作业:

1、仿写故乡的橘子

2、背诵课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案设计郑小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3、拓展阅读,用学文中积累的语言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打出杨梅果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你知道杨梅生长在哪儿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
  二、轻声读全文。
    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
  三、看课件(杨梅树)。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播放课件)。
    投影片打出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引导学生想像风吹叶动、雨落枝摇、嫩叶如洗的情境,体会枝叶舒服、高兴的心情。)
    如果你是春雨中的杨梅树,请做一做舒展的动作,体会杨梅树的快乐。
    指名感情朗读。
    配乐背诵(或用给音乐片配音的方式试背。)
    教师过渡:看书上插图,你观察到了什么?
    ——杨梅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四、自学4-6自然段(杨梅果)。
    默读、画批,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出杨梅果惹人喜爱?读读这些句子。
    自学后,小组交流。
  五、全班学习交流。
   1、形状: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一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会可爱呢?(让学生抓住软软的、平平的、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有了感受读一读。
    补充原文节选再让学生读一读:
    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2、颜色: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插播课件,看一看杨梅颜色的变化。
    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杨梅颜色的变化。
    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3、味道:
    引发讨论:酸倒了牙齿怎么还可爱呢?
    读一读,用朗读让听者体会到杨梅甜美的味道。
    补充原文一段,再读一读:
    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六、品尝杨梅。
    教师取出备好的杨梅果(取自北方的杨梅罐头),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暂且不要说出自己的感觉。待全班同学都尝过之后,师问:什么滋味?甜不甜?和我们刚刚读到的杨梅果一样吗?
    师:这是北方种植的杨梅(或告诉学生取自超市买的罐头),请你想一想,此时的作者身在异乡,又在病中,望着窗外和故乡一样的绵绵春雨,如果你是作者,会怎样?
    补充读原文的最后一段:
    唉,唉,故乡的杨梅呵。(用读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
  七、选择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
  八、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我爱故乡的杨梅

                  庄小微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贪婪、吮吸、狭长、细腻、嘴唇、汁水、豆腐”等7个词语;

2 通过对“贪婪、吮吸、甘露、伸展、狭长、雨雾、欢笑、触、平滑、细腻、柔软、甜津津、又酸又甜”等词语的理解,感受杨梅及果树的可爱;

3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描写杨梅树的蓬勃生机和杨梅果的形、色、味的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通过对家乡杨梅的热爱表达其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1 (出示图片杨梅)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你知道杨梅生长在哪儿吗?

师:这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让我们随着作家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板书课题

2大家先跟着老师读课题,还可以怎么读这个课题?跟着老师的手势读(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爱故乡的/杨梅)

老师想问同学们,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①“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

②“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③“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读了课题后,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提示:为什么作者会喜欢杨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原因呢?(想),好,我们一起边学习边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请同学们先小声读课文,并把生词标出来,借助课文注音多读几遍。等会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认得的字词最多。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词,多读几遍。
2 出示:
       
贪婪   吮吸   狭长   端午节   触到   

桂圆   细腻   汁水   豆腐   甜津津  

虽然   酸味   嘴唇

好,现在请同学们看黑屏幕,看看这些词语要怎么读。

开火车读、抽读、全班齐读。
②同学们看,吮吸两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偏旁都是“口”字。)
指导书写(一个“月”加一个大写的“贰“字)

看来同学们都是认真聪明的。

思考: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

 

三、精读课文

(一)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看课件(杨梅树)。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播放课件)。

2、投影第二自然段。学生读,体会这是怎样的杨梅树?

生:枝繁叶茂

教师板书:杨梅树:枝繁叶茂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杨梅树枝叶繁茂呢?

汇报交流:通过细雨如丝、狭长,贪婪、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雨雾中欢笑,伸展、四季常绿的枝条等重点词语,体会杨梅树的可爱。

师:“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引导学生想像风吹叶动、雨落枝摇、嫩叶如洗的情境,体会枝叶舒服、高兴的心情。)

“吮吸”其实是什么?“伸展”“欢笑”呢?作者把杨梅树当成了——(人)来写,这是因为什么?(杨梅树太迷人了,作者太喜爱它了。)
   
如果你是春雨中的杨梅树,请做一做“舒展”的动作,体会杨梅树的快乐。
师:你们觉得杨梅树怎样?美不美?江南的春天是个多雨的季节,在这样美的环境下,那美丽的杨梅树又怎样?

学生感情朗读投影片出示句子(第二自然段).

指名感情朗读,(或用给音乐片配音的方式试背。)
3
、教师过渡:看图,你观察到了什么?
                 
——杨梅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二)自学4-6自然段(杨梅果)。

默读,想想课文介绍了杨梅的哪些特点?你从哪儿体会出杨梅果惹人喜爱?读读这些句子。
读后汇报交流:介绍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

师:作者怎样感觉到杨梅特点并具体写下来的。

1、形状: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一 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会可爱呢?(让学生抓住软软的、平平的、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有了感受读一读。
  
投影: 补充原文节选再让学生读一读:
   
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2、颜色: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插播课件,看一看杨梅颜色的变化。
   
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杨梅颜色的变化。
   
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3、味道:
   
引发讨论:“酸倒了牙齿”怎么还可爱呢?
   
读一读,用朗读让听者体会到杨梅甜美的味道。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五、总结全文。

啊,故乡的杨梅!它有着多么美丽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怎能不令人思念呢?

课文题目是《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是爱杨梅还是爱故乡呢?(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之情)。

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六、小练笔

模仿我爱故乡的杨梅,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

附:板书设计

14、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枝叶繁茂

 

形状:小刺  平滑柔软

杨梅果: 颜色:淡红  深红  几乎变黑

滋味:又酸又甜甜津津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周春微

【教材简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小学语文第六册后面的一篇选读课文,是一篇学生习作的好例文。文章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及“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进行叙述,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贪婪、吮吸、甘露、伸展、四季常绿、狭长、平滑、细腻、柔软、嘴唇

、染满、汁水、甜津津、又酸又软、豆腐”等15个词语;理解“贪婪、吮吸、四季常绿、狭长、平滑、细腻、柔软、甜津津”八个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清楚课文脉络,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3
、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能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
【学习重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学具准备】带一种家乡特产来
【课时划分】两课时
【设计特色】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以读促理解,以读体会情感,以读表达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示图激趣,导入新课
  1
、出示课件(杨梅),说说对杨梅的了解。

2、板题,释题:题中哪个字表达出作者对杨梅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初读,读通读顺。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1.检查字词(课件): “贪婪、吮吸、甘露、伸展、四季常绿、狭长、平滑、细腻、柔软、嘴唇、染满、汁水、甜津津、又酸又软、豆腐

2.词义:贪婪、吮吸、四季常绿、狭长、平滑、细腻、柔软、甜津津”

3.朗读课文。个别读,指导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简单介绍家乡,点明文章要写的是事物——杨梅;

2.详写杨梅树;

3.详写杨梅:形、色、味;

四、自学46自然段,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一)、自读课文46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的是杨梅果的哪个方面。(教师倾听反馈,根据学生意见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预设1——形

1.学课文第四段

导语: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1)(引读)——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2).作者是怎么介绍杨梅的形状的?

大小、小刺、平滑、细腻、柔软

   3)熟读,熟读成诵

2.仿写

1)观察自带的水果,模仿第四段说话。

3.反馈,交流

教学预设2——色

1.出示课文第五段: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1)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作者是怎么介绍杨梅的颜色?

外表颜色的变化:淡红——深红——黑;果肉:新鲜嫩红、汁水:鲜红

3)熟读,熟读成诵

2.仿写

1)观察自带的水果,模仿第五段说话。

3.反馈,交流

教学预设3——味

1.出示课文第六段: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了,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1)划出表示味道的词语。

2)作者是怎么介绍杨梅的颜色?

没有熟透:又酸又甜;熟透:甜津津。还举了个例子。

3)熟读,熟读成诵

2.仿写

1)观察并想像,模仿第六段说话。

3.反馈,流

(二)整理仿写片段,享受成功的喜悦

1,整理成段;美美地读读,

2.分享

五、课堂总结,提出希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上来说:说学到哪些词语,说写到哪些写作方法。)

六.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把课堂仿写整理成文。

 

附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杨梅果
              
贪婪   形状:  圆的(桂圆)、小刺平滑、细腻、柔软
              
吮吸   颜色:  淡红―深红―黑
              
伸展        果肉新鲜红嫩,汁水鲜红
              
欢笑   味道:  又酸又甜,甜津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