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学习中走向核心素养高林燕
(2020-08-01 09:51:38)
标签:
教育数学反思 |
分类: 教师随笔 |
在深度学习中走向核心素养
——学习《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心得
石家庄市四十中学 高林燕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名工作者,担负着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深感于要想有效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什么是“深度学习”?怎样去理解“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要求我们教师有哪些转变?通过阅读,我获得了答案。
(一)什么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理解性学习,是面向未来的未知世界的学习,学习者必须获得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度学习是学生想要去理解以及从学习内容中提取意义这两者的结合。理解,不仅仅是单纯字面意思上的知道、了解、明白,它更强调种深层次的思考,即解释、思辨、推理、验证、应用等更有难度、更加复杂和更具综合性的学习结果。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将这些已经理解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即理解是学生灵活地运用所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深度学习”立足于推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着力研究解决当前我国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全面应对深化课程改革进程中教学改革的实际挑战,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什么是“深度教学”?
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在理论上进行科学解读,教师要准确理解:教不等于学,所有深度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促进学生有深度的学习的基础上。要让教师科学认知教与学的过程,明确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及其基本定位。另一方面也要给校长和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的操作模型,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思考: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更有价值——“让学生学什么”;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更有意义——“学生应学会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怎么学”;什么样的方式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怎么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必须发生变化,既不能被桎梏于“双基”目标,又不能停留于“三维”目标,而是要更多地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出发,站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角度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系统思考教学改革间题,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方式变革的追求上。
这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能够清晰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和贡献,以明确教学的终极目标;必须准确认知本学科的体系结构、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大观念和核心概念,以选择和确定教学的内容载体;必须熟练掌握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途径和方法,以确立适宜的教学过程与方法。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以便开展恰当的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效果,进而帮助我们自己检视和反思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各个环节。
(三)我们应该怎样具体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呢?
深度学习,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1、明确深度学习的目的性。
在进行深度学习时首先要明确深度学习的目的,这有利于保证深度学习的方向性,提高深度学习的专注力和有效性。深度学习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生成、体验与感悟,着重使学生从提高解答试题的能力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突出“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结合基础知识,联系经典例题和易混淆知识点,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自主思考或在习小组合作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进行深度学习时由于会对于一个问题进行越来越细致的研究、越来越综合的把握,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整合、细化和辨析,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扎实程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例如概念教学中,可以先以生活中的“扑克牌”为例:扑克牌的形状可以千变万化,但一旦它的数字、花色确定了,那这张扑克牌就确定了,而数字和花色就是扑克牌的本质属性。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事本质属性,在“圆”的教学中,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圆心和半径就是圆的本质属性等。
(1)确定单元深度学习,或某核心词汇深度学习。首先,我们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考试大纲来梳理单元知识结构和学习重点、难点。其次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心理特点、生活经验、文化背景来确定深度学习的层次水平和方式方法。
(2)设置微专题进行主题学习。首先,我们以中考重点考察内容和热点趋势作为选题,围绕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精选和组织材料语言。其次,精心设计问题进行导学,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审问题、如何对条件进行语义解析,如何将知识与问题、材料相结合,提高学生多维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