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教案张晓娴

|
课题 |
第一章 第2节 数轴 |
|||
备课教师 |
张晓娴 |
|||
课时 |
1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1)经历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数轴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数学中类比方法。 (4)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感悟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
|
|||
主 问 题 |
深度理解数轴的定义,会画数轴并会表示有理数 |
|||
教具学具 |
课本,学案 |
|||
教
|
||||
教学环节 |
学习活动 |
评价要点 |
|
|
环节一: 设计情境
引入课题 |
活动1:某市公司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旁设置的站点如图所示:
问题:1、根据问题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在实验学校的站点处,怎样说明其他站点的位置?设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千米,就可以说科技馆在实验学校东2千米。请你说出其他站点的位置。 3、如果以实验学校为参照点,并用0表示,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向西为负,以1千米为单位长度,那么,科技馆站点可以用2表示,你能用有理数表示其他站点吗?
4、在实验学校东3千米是华龙超市,实验学校西1千米是东方商场,你能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及对应的有理数。 |
活动1评价: 1、诊断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思考; 2、诊断学生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的理解; 3、初步感受点与数的关系; |
||
环节二: 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
活动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模仿以上的问题,同学间编一道类似的问题来解答; (学生同桌完成) 活动3:你能用简洁的方法表示-5米、-1米,0米和3米吗?
活动4: (将此图斜放),(1)又如何表示那些站点呢? (2)对问题的解决有影响吗?
(4)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关键是什么? (5)你能将他们用统一的形式或规定表示出来吗? 活动5:理解数轴:
2:数轴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问题(1)如何理解“规定”两字 (2)数轴是直线吗?直线是数轴吗? (3)原点、单位长度如何确定? (4)原点的确定、单位长度的确定是固定不变的吗? (5)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可以不一样吗? |
活动2评价: 1、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的方向理解,形成自己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发散思维、抽象思维 活动4评价: 1、在不断变化中体会不变,抽象出自己的表示形式,在用讨论中达成共识,这是一个认知、理解的过程。 2、体会研究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活动:5评价: 1、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画数轴; 2、师生共同动手操作,先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二定原点,表示为0;三定正方向;四定单位长度。由此可得: 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3、理解数轴三要素的本质 |
||
环节三: 练习巩固应用概念 |
问题1: 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标出下列表示各数的点: 1,—3,—3.5,2.5,0 (1):探讨数轴上点表示的有理数的分布特征。 (2):求出4,—3,—2.5的相反数,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观察表示这三对相反数点的位置,并总结特征。 问题2:
(1)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3.5个单位为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
(2)数轴上表示-1.7的点在
|
表示正有理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侧,表示负有理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左侧,表示0的点就是原点。 得出结论:每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
||
环节四: 总结反思 |
本节课的收获: 1、数轴必须具备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缺一不可。 2、每一个有理数都对应数轴上的一点。 3、相反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
1、掌握数轴三要素 2、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
||
环节五: 作业提升 |
学案 |
|
|
|
板书设计 |
||||
数轴的概念
|
||||
课后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