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更有意义的教学——读《深度学习》有感数学组王志红

(2020-07-30 18:09:17)

做更有意义的教学

              ——读《深度学习》有感

数学组  王志红

掐指一算,自己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已经15个春秋了,也经历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还记得刚进职场时自己的青涩,那时候学校为了青年教师成长,暑假开始就培训,最后还有说课汇报。带着对“为人师者”的敬意,我走上了讲台......

为了精准把握方向,我几乎每天都听师傅任老师的课,还会挤出时间听不同年级其他老师的课,然后梳理,那时候的教学是“有样学样”的谨慎吧。慢慢地,我开始思考怎么交学生更容易接受,预设学生理解上的问题是什么呢?这时候,我想我开始有意识的把备课备内容转移到了备学生身上了。随着教学年限的增加,不是其他外行人想象的“拿过来直接讲不就行吗”,而是每换一波学生,自己都有新的思考和感受。特别是,这两年在一些研讨会或报告中接触到“深度学习”这个理念后,更是把自己之前碎片化的杂感清晰化了。

深度学习的特点是: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和联系。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前后联系的过程,而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目标就是要为学生创设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将其优化。在“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上,于我是个意识上的凸显,以前,我会热衷于创造情境展示知识生成构成,显然让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活动,不仅仅是感受,然后“总结、归纳、记忆”。

 学生积极参与富有思维含量的数学活动,数学学习过程是教师、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而展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探索”“归纳”“发现”“论证”等阶段,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数学核心内容的本质,能够将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这些特征中,我深深感悟到,我们给学生设置的情境也好,问题也好,一定要有思维高度和联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索中,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本质。

特别是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要关注内容的整体性、联系性,这就对我们对核心内容或知识团、知识链的整体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每上一章内容的课始,我们需要确定“学习的主题”,“设计挑战性的问题”,更要注重呈现知识之间的脉络,要有“大单元”的整体意识,这是对我触动最大的,也是我后期工作中要一步步实践的。虽然15年教龄,但面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新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依然是新手,会不断学习,不断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