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型家校共育策略的研究崔少民
(2018-08-20 08:13:12)
求实16级班主任备课组(
课题名称 |
初中新型家校共育策略的研究 |
||
申报人姓名 |
崔少民(求实16级班主任) |
申报人年龄 |
37 |
申报人职称 |
中学一级教师 |
职务/任教学科 |
班主任 |
研究问题描述与情景性分析 |
当今的学校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理应努力创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机制,调动各方教育积极性,激发全社会教育活动。结合我校实际,家长大多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家长课堂也就应运而生,既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又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锤炼一颗向上崇善之心,成为链接学校、家庭、孩子心灵的一座金桥。 在家校沟通过程中,总会听到一些老师们抱怨:很多家长把小孩送到学校,就把所有的教育责任推到老师手中,对小孩在校的表现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动辄埋怨老师没教好。老师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是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也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家长对老师的命令如领圣旨,从不敢违抗,而老师成天让家长做这做那,如给孩子家听、批改作业等,把本应是老师自己的事都推给了家长。双方的相互指责和不理解,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家校合作中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误解,究其原因是:1、家长合作意识薄弱 ;2、家校合作方式单一,程度不深 ;3、关注内容狭窄;4、家长不重视互教通的信息。 通过这个课题,研究家校共育的新的契合点,新的方式和途径,从以前共育方式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并且根据孩子特点、家庭情况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家校共育策略。
|
||
研究目的
|
1.总结提炼出一套家校共育的策略。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 3.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4.有利于教师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
|
新型家校共育新途径之探求,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合作观念提出的。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共育方式主要有开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新型家校共育观则旨在探求更新更有效的共育途径,通过更有效地挖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潜力,最大化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家校联手共育英才的良好态势。
|
|
1、家校共育的现状调查研究 制作调查问卷,调查现状,找出优势与缺点。 2、新型家校共育的主要策略 (1)教育议事会制度研究 制定家长与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制度与规则,调查汇总家长瞭望课以及家校课堂的组织模式和主题内容设置。 (2)三结合委员会组织规则与活动研究
(4)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研究 1)家长开放日调查研究 制定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于学校开放日的内容的期待,分析汇总,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 2)家长交流会调查研究
1)家长会模式与内容研究 汇总家长会的多种模式与主题,进行分类整理,专项培训。 2)家校面谈主题内容方法研究 探讨家校面谈切入点,寻求心理理论学支撑以及方法。
|
|
准备阶段:(2018.5-2018.7) 1.搜集各班家校共育问题: (1)班主任与班级各类学生座谈,了解家庭教育特点及问题。 (2)召开班主任会议,交流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汇总。 2.汇总现有家校共育的方式方法,共同商讨出科学有效的共育方式。 实施阶段:(2018.7-2018.11) 1.确定新形势下的家校共育方式。 2.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和任课教师会,通报、学习新的家校共育方式,在教师中形成共识,并搜集教师们提出的意见,再次完善共育方式。 3.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达新的共育方式方法,让家长了解、熟悉、支持。 4.试点班级首先尝试实施,反馈效果,交流经验。 总结阶段:(2018.11-2019.1) 1. 选出效果突出的班级,进行班主任和家长的汇报交流会。 2. 形成成熟的共育方式,全校推广。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利用网络资源和校本资源,广泛搜集整理以往的家校共育方式方法,并根据现在的社会、家庭、学校形式,初步确定当下可行的方式。 2.讨论法:邀请有经验的班主任和家长共同讨论交流,在碰撞中,找到更科学有效的共育方式方法。。 3.实践检验法:通过检验具体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来调整共育方式,力争使共育方式切实有效。 |
|
1.总结提炼出一套家校共育的策略。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 3.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4.有利于教师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
学校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