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东阳行

标签:
情感游记 |
分类: 杂谈 |
金秋十月,兄弟三人相约,一起陪同母亲到东阳乡下。
从上海虹桥乘上高铁,只一个半小时时间,就到达了以中国小商品城国际贸易中心著称于世的义乌。而童年时,我们从上海北站乘绿皮火车到义乌,需要晃荡七八个小时。
出了义乌火车站,就见到早早开车来接的表妹夫。义乌火车站停车场很大,标识还没有完善,搞得表妹夫停车不久就找不到自己的车子。
在停车场兜兜转转,总算开出停车场。此时,表妹夫又懵圈,找不着方向,于是,我们用手机导航,直至进入去巍山的高速公路。
从义乌至巍山,自己开车只需四十分钟。而到目前为止,从义乌至巍山的公共交通还是跟我们童年时体验的一样,需要反复转车,而没有直达的公交车,这样,这段里程如果是乘公交车的话,算上转车等车的时间,还是需要花费二个半小时至三个半小时。发生变化的是,过去是土路,现在是水泥公路。真心希望能够尽快开通义乌至巍山的直达车,既为东阳人提供出行方便,也为我们这些外乡人进入东阳带来便捷。
到了到了,巍山到了,心情很激动,感觉很惊艳,这里已经完全没有童年时的旧模样,山峦依然如故,街道楼宇却是全新的存在:新天地、华润万家……与上海别无二致,也难怪土生土长的表妹夫会迷失方向。
好客的表妹一家,在巍山生意最火爆的酒店预订了午餐,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丝毫不用像在上海那样顾及周边食客的感受。
午餐后,迫不及待地让表妹陪同去找斧头塘沿她父母家原来的老房子。老房子已经不复存在,所在位置已经变成村民休闲场所:一张石头圆桌,四个鼓形石头圆凳。因为道路拓宽,斧头塘变小了,但依然静静地在述说岁月的故事,见证巍山的日新月异。
斧头塘沿,鼎丰堂等古建筑正在保护性修缮中,能工巧匠用上好的楠木依样全手工一刀一刀精心雕刻,替换已经腐朽的梁柱、牛腿等。同样的情景,我们在夏程里村建于明末清初的位育堂,建于嘉庆年间的慎德堂等都见到了,现代的工匠手艺人正在化腐朽为神奇,让这些栩栩如生的木雕重现昔日光彩。
建筑结构中牛腿的作用是衔接悬臂梁与挂梁,
东阳之行来回五天,去时穿短袖,返回时穿长袖仍感阵阵寒意,但内心却是温暖的:舅舅、舅妈、姑姑等全都身体健朗,表弟表妹们全都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每天快乐一家亲。
在湖州经商办企业的表弟特意驱车三个多小时回到夏程里,和他的弟弟一起与我们畅饮,意犹未尽。
东阳此行计划中的行程学士宅因故没有去成,没有见到堂兄。东阳玉米粥、烤玉米饼没有吃到,留下遗憾,只能等下次再去实现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