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理解李渔《闲情偶记》里的“书带草”?——答湖北初二学生问

(2011-12-22 21:59:02)
标签:

康成

淄川

宋体

婢子

书带

教育

分类: 散文随笔

我一早上网,看到这位初二学生提问,于是作了答复。但是回帖有字数限制,数次都无法贴完,只好贴在这里。如果理解不对,请方家不吝指正。怎么理解李渔《闲情偶记》里的“书带草”?——答湖北初二学生问

:叶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这一次的语文期中考试中有这样一篇课外文言文,是出自李渔《闲情偶记》的关于书带草的一段文字:书带草其名极佳,苦不得见。《谱》载出淄川城北郑康成读书处,名康成书带草。噫!康成雅人,岂作王戎钻核故事,不使种传别地耶?康成婢子知书,使天下婢子皆不知书,则此草不可移,否则处处可栽。其中要求翻译康成婢子知书,使天下婢子皆不知书中的使,我写的是,但老师说考试的标准答案是假使,这样的话文章就翻译成了康成的婢子知书达理,假使天下的婢子都不知书达理,那么书带草不能,不然处处都能栽种了。这时老师还说,这个翻译确实有点不通。但我认为这里的是书带草的意思,使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康成的婢子知道书带草,(康成的做法)让天下的婢子都不知道书带草,那么(就说明)书带草不能,不然处处都能栽种了。我觉得如果这样的话,文章的翻译更通顺一点。我还问了我们年级所有的语文老师,但都没能得到准确的答复。所以,在此请教一下叶老师。谢谢! 

 你好!首先对你这么钻研表示敬佩,读书要像你这样于无疑中置疑。但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可能有点问题。李渔的这段文字里有两个人,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传说他很吝啬,家中有一棵李子树产果很大很甜,他怕别人吃完李子把核留下做种子,每个李子都钻破核再去卖。但康成雅人,不会这样做。据说经学大师郑玄(康成)书院中,遍生书带草。书带草叶子扁而长,极坚韧,可编成绳索捆扎书卷。古代的典籍,大多书于竹帛,但太珍贵,典籍多为竹书,而竹书很重,需用绳子捆扎。郑康成婢子浸濡书风,懂得爱护竹书,也会知道书带草的便利。

在这里,使用作假使,而不是,你用作,整句话也理解错了。知书也不是知书达理,而是懂书爱书康成婢子知书解释康成雅人,岂作王戎钻核故事,不使种传别地耶,可以断为句号。后面断句,否则应该断开——“使天下婢子皆不知书,则此草不可移;否,则处处可栽。

这句话的大意是:康成乃文雅之士,岂会如王戎钻核般吝啬,不愿让种子传到别地去呢?连郑康成的婢子都爱书啊。假使天下的婢子都不爱书,书带草就没必要移植了;不然,到处都可以栽种。

在这里,李渔是假书带草之名,谈读书之实。

我的专业不是古典文学,属于外行。希望这个浅见,对你有帮助。

以上寥寥,如有谬误,敬请方家不吝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