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画时尚  别样风采  ——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图谱”的应用与思考

(2012-06-26 09:31:39)
标签:

wjm

教育

分类: 教学反思

音画时尚  别样风采

        ——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图谱”的应用与思考

 

现行音乐实验教材与传统教材在版面设计方面鲜明的区别是:现行教材大量使用了形式生动、直观的音乐图形谱。音乐图谱是通过实物、点、线等形象化的、简洁明了的图画或符号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体现旋律走向、节奏长短和音的强弱等音乐表现要素。运用音乐图谱鲜活了枯燥的音乐读谱知识,创设了轻松活泼、明快简练、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强化音乐审美感受,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富有新意和创造性,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细细研读这些图谱,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旋律线条:根据旋律的高低走向用线条展示,这是最常用的图谱。旋律线条能清晰地表现音的高低变化还能体现节奏的疏密。2. 图形符号:例如圆、三角形、方格等,可以表示音的强弱、长短等。如表示强,表示弱,●○表示二拍子,●○○表示三拍子等等。3. 色彩图块:将形状色彩与音响效果相联系,让孩子聆听音乐后产生节奏、力度音响效果等联想用形状色彩的方式进行表达。如红色让人联想到高昂、热烈的情绪,紫色让人联想到悲伤、低沉…… 4.形象图谱:即将常见的一些物体形象简化,重在突出其特征,将其与音乐形象相关联。5.意境图谱:图谱形象地展现了音乐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意境。6.体态图谱:用体态语言表现音乐,如:用柯达伊手势表现音符的高低。

音乐教学借助图形谱,使学生的听觉感受与体验更为形象,学生在听觉感受与视觉感受相互的转换中,体验更为深刻。这个过程是学生理解音乐的可贵过程,是真正获悉音乐技能、情感体验的过程,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善用图形谱,感知音乐元素

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是最基础的音乐教学内容。是开启音乐之门的必修课。图谱的运用能将这些无形的音乐元素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有形方式进行充分展示,就像给无形的音乐元素插上了有形的翅膀。这符合了刚入学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一年级音乐教材中的音乐图谱是最多的。

如一上年级《其多列》一课。教材设计了两种图谱:一种是体态图谱,用   

表示八分节奏,用    表示四分节奏;一种是线条图谱,用线条表现音的高低变化。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图谱,让学生看着体态图谱读节奏,画着旋律图谱唱歌曲。

认识音的长短、强弱,教材则运用了形象图谱。红绸飘动表示长,乒乓球跳动表示短;老虎的叫声强、猫的叫声弱;鼓敲得重发出来的声音强,敲得轻发出来的声音弱,生活形象图谱带给学生直观的音乐感知。教师还可让学生听着音符模仿这些图谱做动作。长的音做舞红绸的动作,短的音做打乒乓的动作;强的音做老虎吼叫的动作,弱的音做猫叫的动作,使音乐感知更加充满乐趣。

这样在画图谱、看图谱、演图谱的过程中逐渐建立音高感和节奏感,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做好铺垫。

    二、巧用图形谱,指导歌曲演唱

人音版一二年级教材几乎每一首歌都配上了图谱。有线条、符号、色彩也有意境图谱。教师好好研读这些图谱的意义就能巧妙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指导中。

有的图谱表现了歌曲的情绪不同,如《布娃娃弹琴》一课。编者用跳动的小音符表现活泼跳跃的情绪,用连贯的线条表现优美柔和的情绪。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这两种图谱的不同,再找一找这些图谱相对应的歌词,就能清楚地感受到歌曲中两种情绪的变化,最后引导他们用嗓音来画画这两种图。断音及连音唱法的指导就水到渠成。

有的图谱表现了歌曲的内容和意境,如《小宝宝睡着了》一课。共有两幅画。第一幅画面是柔和的月光、轻轻飘动的云彩,多么宁静的夜晚!小宝宝睡在摇篮里,露出甜美的微笑。这幅画表现了歌曲的情绪是安静、柔和的,还提示了歌曲的唱法是连贯的、轻柔的。因为只有轻柔的歌声,才能表现宁静的夜晚,才能让摇篮里的小宝宝甜甜地入睡。第二幅画面表现的是猫妈妈抱着小猫咪哼唱摇篮曲。这是针对情感目标的,温馨的母爱跃然纸上,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母爱。教师若能巧妙地用好这两幅图,就能帮助学生唱好这首歌。

三、妙用图形谱,引导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音乐欣赏是一门较高深的抽象的艺术,所以学生的欣赏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学生感兴趣与可接受性入手,引导学生渐渐地感受、理解音乐。音乐感知心理、音乐教学心理的研究证明,视觉对儿童的音乐感知效果来说,具有重要的支持、强化作用。妙用图形谱,使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联系在一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

如《北京喜讯传边寨》,这首乐曲的欣赏任务是想像各段音乐所表现的场景,来选择舞蹈形式。少数民族的生活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舞蹈场景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学生能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节奏,分辨乐器及演奏形式。但要把这些音乐元素和舞蹈场景联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材安排了四幅不同的舞蹈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群舞、对舞、领舞;姑娘的舞姿、小伙子的舞姿、小朋友的舞姿;还有苗族、彝族两个民族不同的舞蹈特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选择相应的图画,也可引导学生选择一定的颜色表示音乐情绪,还可用图形符号表现音乐结构。这样多种图谱相结合地运用,就能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

低年级教材中更多的是用线条、色块、形象图谱表现音乐形象,如《野蜂飞舞》中用小曲线表现野蜂飞舞的形象;《小青蛙》中用不同的色块表现音乐场景的变化;《狮王进行曲》中用小波浪线表示狮子的吼叫,用小脚印表现狮子走路的形象;《霍拉舞曲》用五种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舞姿……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图谱的异同、画图谱、根据图谱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形象。

这样以图谱为辅助手段吸引学生聆听音乐, 帮助学生体验和领悟音乐,激发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明白的图形或颜色来表音乐,从而真正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之中。

    四、活用图形谱,指导打击乐演奏

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在“打击乐整体教学法”中曾指出,图形谱的运用能帮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整体音响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音色感。教师可以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活用图形谱,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尤其是乐器的音色特点、配器的编排等,通过运用联想类比的方式将听觉的表象转换成视觉的表象,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

对于打击乐演奏的内容,教材则采用线条与形象图谱相结合的方式。用      代表碰铃,形象地表现了碰铃的音色特点;用● 代表木鱼,则表现了木鱼的演奏方法; ●●●             两种不同的图谱表现了铃鼓敲和摇两种不同的演奏方法。这些图谱的使用明确地展示了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技法。

高年级音乐教材安排了许多音乐创编活动,其中用打击乐表现音乐形象占了很大的比重。表现什么音乐形象?如何表现音乐形象?教材就充分借助图谱来表达。如第七册第一课,要求学生用打击乐、人声等手段表现“远航”。教材出示了五幅形象图谱告诉学生表现的音乐形象,又用“▂ ▂” “┅”等线条图谱表现打击乐器的选择、演奏技法的把握等,这样使创编更具形象性、针对性,降低了创编活动的难度。

结语

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图形谱的出现,让学习更轻松,让联想更丰富,让体验更自由。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紧紧围绕音乐要素,以音乐为主线“巧用、善用、妙用、活用”图形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去,愉悦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和享受音乐,从而捕捉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这样,让音画结合就能音乐教学实践助燃,为学生的发展添翼,音乐课堂定会别样风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