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标签:
郑红华杂谈 |
☆教学基本信息 |
||||
课题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45~47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淳安县汾口镇小学 |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以往的教材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要求列出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数当做被乘数,把份数当做乘数,位置不能颠倒。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则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的作品。教材这样设计提示教师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然后再给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乘法。
|
||||
☆教材分析 |
||||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在编排上,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游乐园主题图、例1和练习九的第1~4题。教材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
||||
☆学情分析 |
||||
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学习乘法的数学园地,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
||||
☆ |
||||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
||||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复习导入
|
1、出示口算卡片(选择一道你最喜的口算题计算,快速的说出答案)
2、把学生说出的算式有意识的按照加数相同和加数不同板书在黑板的两边。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样分? |
1、选择一题作答。(指名学生口答)
2、能观察出老师板书的意图:左边的算式加数相同,右边的算式加数不同。
|
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
|
二、探究新知
|
1、
2、
3、
4、
5、
6、 |
1、
2、
3、
4、
5、
6、 |
|
|
三、初步认识乘法 |
1、谈话导入,像这样把几个相同数加起来的例子,用加法书写比较麻烦,我们要学习一种更加方便的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2、那4+4+4+4+4=20这道连加算式怎样写成乘法算式呢? 3、认识乘号 4、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5自学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6、说一说用乘法表示几个相同数相加有什么感觉? |
2、相同加数是4,加数的个数是5,表示5个4相加,在4和5 中间连上乘号。 3、像小×一样 的符号,是另一种运算符号。 4、会读乘法算式 5、自学、交流。 6、把黑板上的其他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自由的读各个乘法算式、同桌互读,集体齐读
8、将长长的算式变得很简短了,看来用乘法可真简便。 写加法要写很长,而乘法算式只要把两个数用乘号连起来 用乘法算式表示几个相同数相加写起来简便多了。
|
以读促进理解,熟练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
在实际运用乘法计算之后,让学生再次加深对乘法的简便性的理解。 |
|
四、课堂小结
|
|
|
|
|
五、游戏闯关 |
1、完成作业纸第1题。
2、判断对错。
3、出示主题图,找一找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4、找一找生活的乘法。 |
1、独立完成,并交流。会完整的说一说,图中有几个几相加,相同加数是几,加数的个数是几,用乘法算式几乘几表示。
2、能用已有知识判断各题中的表达是否有错误,能够说明错误的原因。 3、列出算式,说一说自己的算式表示的意思,加深乘法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的另一种运算。 |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现机会,培养他们会说的能力,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把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
|
|
||||
|
||||
|
||||
☆教学反思 |
||||
课后小结: 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知识。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首先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使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