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答的几种表现形式
(2011-03-29 11:04:04)
标签:
理答的表现形式杂谈 |
分类: 研究随笔 |
(2)、消极反应。教师对学生的小鸡反映表现为不赞成、批评、训斥等,往往在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或学生拒绝回答时出现,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消解学生的求知欲,尤其对那些学习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有关教师批评与学生成绩相关性的16项研究中,有13项是负相关,3项是正相关。[1]尽管教师频繁批评与学生低成绩之间孰为因孰为果尚不清楚,但二者经常相伴相生。
(3)、探问和转问。探问,或称之为“追问”,是对同一学生就同一问题继续发问,在学生的回答不正确、不确切或不完整的情况下用的比较多。如案例5-2中,教师就因学生回答不完整而发出三次追问。探问的方式主要有:就同一问题改变提问角度;把原来的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发问;提供回答线索;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等。有时,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也可以再提一个问题,就正确答案进行追问。当探问无效时,或为了使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回应,就会出现转问。它是就同一问题向另一个学生发问,目的是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通过探问,学生的回答将得到进一步澄清,而且在学生的回答上激发新信息,火堆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导向,使提问向更有成效的方向发展。与其他的理答方式相比,探问与转问更有利于学生专注学生活动、改善思考方式,值得倡导。
(4)、 重新组织。当围绕一个问题的问答结束时,教师为了使全班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或结果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加深理解,有时会采取重新组织的方式,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在词语与表达方式上重新整理一下,以给学生一个正确、完整的答案。研究表明,高知学生他们回答的正确性,作为一种学业反馈,与学生学习成绩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