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对“减负增效”的有效性研究
(2010-12-01 10:20:02)
标签:
王源英课题方案教育 |
分类: 课题方案 |
淳安县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方案
|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对“减负增效”的有效性研究 |
|
负责人:王源英 |
|
研究起始时间:2010年10月——2011年5月 |
|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
|
一、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数学课前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完全掌握新知。 减负增效:简单的说就是减轻负担,增加效益或效能。减负不是简单让学生减少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增强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2、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策略
3、课前预习背景下 “以学定教”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①展示预习成果,把握教学起点 ②设置学习台阶,促进提高发展 ③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灵活调控教学进程 |
|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①制定研究方案,确定“课前预习对“减负增效”的有效性思考”研究课题。 ②查阅相关资料,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研究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课堂实践 ①据课题方案,进行行动研究。 ②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方法指导,具体地研究课前预习对“减负增效”的有效性思考的理论认识;审视目前的数学课堂,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摸索出预习背景下 “以学定教”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③ 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进一步修整和完善方案;发表博文,及时撰写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理念。 3、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①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理各个阶段的材料。 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论文。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法)为主,同时辅之以理论研究法、实践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引导,探索科学合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前预习策略。通过班级实验,写案例等教育性活动,验证课前预习对“减负增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并做好个案研究和实践记录。 2、个案分析法:即通过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地点及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评价比较,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把握教师在课题实施前后学生课前预习的状况以及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情况,同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作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写出阶段性总结,对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得出可以运用、借鉴和指导的规律性结论,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
注:本方案使用宋体5号字, 1.5倍行距,A4纸三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