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10-03-11 10:52:05)
标签:
xkt0953徐红瑛教育 |
分类: 课题方案 |
|
姓名 |
徐红瑛 |
单 |
汾口镇小学 |
任教学科 |
数学 |
|
问题 |
如何进行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
||||
|
主题 |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
||||
|
原因分析 |
低段的儿童,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年龄小,好奇心重,头脑里的思维活动杂、乱、野,是无序的。听到人们谈论什么,他们就想要知道什么,喜爱盘根究底;看到什么新鲜事物,喜爱毫无头绪地猜想。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小学生面对问题的解答,往往不知从何着手,表现为看到哪里想到哪里,无一定的思维程序,突出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即在思维过程中往往不做任何逻辑推理而是利用想象和类比直接从前提跳到结论,主观随意地为问题作答案,这各思维上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是他们思维活动中的弱点。例如,这段时间我上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其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一个三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
||||
|
解决办法 |
一、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9年2月~2009年4月) 主要工作: 对本校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访问和调查,了解当前数学课堂上有序思维开展的现状、效果;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学习、收集有关有序思维研究的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主要方法:资料收集法、调查访问法、问题分析法、文献参考法 (二)实践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 主要工作: 加强有关数学有序思维理论学习;全面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继续投入课题实验研究,对实践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反思、分析、研究、改进,探索出活用教材、巧设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并完成阶段性小结。 主要方法:教学实践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总结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主要工作: 筛选和研究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急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研究的方法、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差;整理、分析有关资料数据,撰写研究论文,并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 主要方法:资料筛选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 二、解决办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而言,思维的有序性是较为重要的思维品质之一,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培养。使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儿童心理活动的特点,遵循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儿童的思维活动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儿童对每一事物能进行有序的思维活动 (一)遵循认知规律,让新旧知识的衔接过程顺顺利利。 1、由浅入深 2、由表及里 3、化繁为简 (二)注重多角度观察,让常规性数学知识的接受过程简简单单。 (三)创设操作机会,让显性数学知识的体验过程真真切切。 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要使学生知其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只要有目的的“再创造”,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运用。依据具体——抽象——再具体的原则,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教具进行操作,操作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操作顺序的先后,操作是否流畅,操作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只有操作的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操作准确到位,让学生亲知亲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有序地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概念,才能促进学生有序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 (四)加强语言交流,让学生对数学表达过程明明白白。 (五)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层层递进。 (六)有效开发练习题,让数学解题模式的过程实实在在。 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常规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所熟悉,当解决的问题永远是学生熟悉的形式,则会减弱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提升学生数学思考力的角度考虑,在设计练习题时,适当补充一些生活应用题、智趣探索题和开放题。 作为新时期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长期灵活巧妙地融进有序思维训练,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付出,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