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歌舞伎为何有魅力

(2017-03-18 13:11:14)
标签:

杂谈

​​

​有意思的是,今天说起歌舞伎或者歌舞伎座,国人第一反应是新宿的歌舞伎町,二者其实天差地别。

先说歌舞伎町,最早是一片鸭池,后来填平成为都市用地。1945年东京遭遇空袭之后,满城一地狼藉,重建也成为当时口号。如今的歌舞伎町一番街的位置,开始开设歌舞伎表演,引发不少关注,当地的地名也因此变化,在48年左右也被因此定名“歌舞伎町”,立意作为平民娱乐场所,这一区域甚至被外界赞誉为复苏最快的区域(全首都復興の月桂冠)。

然而,随着复苏以及日本风俗法案的变化,如今的歌舞伎町反而逐渐成为日本风俗行业的代表,千余家酒吧、俱乐部、情人旅馆等比邻而居,各类案内人流行。此情此景,倒是吸引游客持续涌入,但与开始的歌舞伎初心也关系不大了。这个案例启示也说明,城市街区的生命与使命,往往自发形成,虽然看起来主事者的立意往往背道而驰,但结果也不会太差。

说完歌舞伎町说歌舞伎座,松竹歌舞伎座经历过不少变化,如今的歌舞伎座是几年前翻新之作,出自当红建筑大师偎研吾手笔。松竹歌舞伎座位置靠近银座,据说专用的歌舞伎座演出场地,一个月多数时间每天都有演出上演,分为白天时段和夜间时段,每个时段一般是3个剧目,还有英文字幕。

这一场在寸金寸土的市中心,离我在东京的客居之地不远。以前路过几次,我每次都看到人山人海,不少身着和服的观众在那边拍照留念,犹如过节。直到3月,我才去参观其歌舞伎博物馆以及歌舞伎演出。歌舞伎演出一般四五个小时,中途可以吃吃喝喝,好不热闹,舞台效果很棒。

难得的是,歌舞伎座建筑风格看似传统,实则达到空间的巧妙利用,偎研吾前后花了十年时间建设这一建筑,其个人风格并不明显,看来并没有过多炫技。在接受《朝日新闻》采访中,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大家认为的歌舞伎座“定式”再现出来,营造以歌舞伎座为中心、和城市相结合的“戏剧小镇”,重建“有节庆气氛的空间”。

或许正是这种热闹、喜庆的氛围,让歌舞伎座不仅成为东京这座现代都市中的传统景观,也让无数观众乐于在这样的氛围中购买价值不菲的歌舞伎票,欣赏演出。这里就不得不提的是,歌舞伎是日本的国剧,歌舞伎演员的身份也很高,但有意思的是,据我了解,歌舞伎的生存并不依赖国家拨款,演出得到观众认可就相当重要了。

http://www.cb.com.cn/uploadfile/2017/0318/1489812769620287.jpg


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歌舞伎怎么存活而且看起来活得尚可?歌舞伎目前在日本运营主要是依赖松竹公司,松竹全称是松竹株式会社,即位列日本五大电影公司之,也是涉足表演行业,历史如今也超过一百年。歌舞伎名角中村雁治郎对笔者感叹,歌舞伎经营有起有落,但是即使困难时代,松竹公司也没有放弃歌舞伎,如今歌舞伎的繁荣主要依赖观众买单.

如此看来,歌舞伎票价似乎高也有高的道理。东京歌舞伎座票价不便宜,到什么程度呢?一般售价是五千到两万日币,对比之下,电影一般是1800日元,可见看歌舞伎对这些年不怎么愿意花钱的东京人而言也是有点轻奢的消费。但根据我的观察,演出几乎是满座。

为什么东京人愿意花那么多钱来看歌舞伎? 某种意义,歌舞伎的存活也是依赖市场的力量。根据中村雁治郎对我们介绍,虽然歌舞伎经常和日本能剧、狂言一起作为日本传统曲艺宣传,但是其实歌舞伎和二者区别不小:前两者起源于武士等阶层,起源出征之前的表演,而歌舞伎一开始就是街头艺术,这么多年来一直吸收不同艺术门类,所以更类似平民艺术。换而言之,从诞生到演化,歌舞伎表演一直有各种挑战,明治之后先遭遇西洋戏剧挑战,1945年战后因有自杀忠君等清洁一度被美军当局禁止,但是经历这些挑战之后,歌舞伎能够再次复兴,用我们的话说,群众基础不错。

艺术归艺术,钱归钱。歌舞伎的生存其实不仅仅是技艺问题,更需要吸引更多观众。对此,经营方也相出不少办法。比如对于只是体验歌舞伎的朋友,歌舞伎座也提供一种新方式,就是 “幕见”这种观看方式,让大家以低廉价格体验一幕短的歌舞伎;再比如,以参观歌舞伎博物馆等方式,让大家直观感受歌舞伎服装与道具;至于在演员袭名等大事件,也会有巨大的宣传以及游行等攻略。如今歌舞伎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不仅有歌舞伎版本漫画,甚至不惜大车新的VR/AR技术,让歌舞伎演员中村狮童与虚拟歌手初音完成“联袂出演”。

为了文化交流等原因,歌舞伎常常海外公演,中国也不例外,甚至早在中日建交之前歌舞伎就已经来过北京公演,可见艺术交流历史永远早于政治。最近2017年3月17日来北京公演,更是作为中日建交四十五周年的契机再度前来。对于主要依赖自负盈亏的歌舞伎行业来说歌舞伎海外公演并不容易,按照中村雁治郎的介绍,有时候歌舞伎看着就是一个人在台上走,但是台下有一二十人在配音,所以歌舞伎出国表演不容易往往不是因为外界猜想的政治原因,而是因为经济原因,毕竟人力消耗不起。

中村先生已经几次海外公演,这也不是歌舞伎第一次去北京,那么海外观众对于歌舞伎的接受度到底如何?一个障碍在于,观众反应不同。原来在日本,歌舞伎观众叫好不是叫演员名字,而是叫演员所属家族的名字,比如中村雁治郎就出自成驹屋,观众如果叫好,就应该是一片“成驹屋”之声。海外观众并不理解这点,中村先生表示毕竟不能让日本人混进去带头叫好,但是他相信艺术是可以超越语言,就像他看京剧动情处也会流泪,说着他用清晰标准的中文说了一句“霸王别姬”。

中村雁治郎的想法是否太乐观?从主办方的消息来看,北京公演的票基本提前售罄,看来,艺术确实可以跨越语言之类的鸿沟。

作者为东京大学访问学者,近期出版《白银帝国》,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

http://www.cb.com.cn/uploadfile/2017/0318/1489812769238847.jpg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