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家下午茶之五十五:江晖的秘密(二):支撑绝对收益的四根支柱

(2011-12-05 10:22:06)
标签:

财经

   

    上期专栏写到绝对回报领域的标杆人物江晖先生,在2007-2011五年的牛熊周期中,每年都取得了正收益,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成绩。

  圈里圈外,很多朋友说,读了之后意犹未尽。

  这期,让我们走得更深入些,继续解剖星石这个样本。勾勒取得绝对收益最重要的四根支柱。

  第一根支柱是“硬约束”。

  上期写到的“风险收益配比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硬约束——当这个模型显示,当前市场的风险大于收益时,星石就会把仓位控制在10%以下。

  这也正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与2011年结构型熊市中,星石能够取得正收益的重要保障。

  要想在市场的狂风暴雨中不被贪婪和恐惧所引导,你最好拥有一个自己的风险收益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很简单,但一定确保——你始终站在大概率的一方,而不是与天为敌。

  第二根支柱是“指挥棒”。

  奖惩就是指挥棒,此语放之四海而皆准。再俗点说,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据我了解,星石对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考核,是先考核风控,再考核收益。比如,如果风控指标没有达标,那就先降一级再说。

  尽管很多阳光私募的考核方法,已经比公募基金的排名考核作了很大改进,但大部分公司的考核依然不够彻底,至少没有星石这么彻底。

  制度塑造人。对此我一向深信不疑。

  第三根支柱是“多样化”。

  在熊市中股票长时间没有投资机会,怎么办?

  多样化的配置能力就非常重要。

  比如在2008年熊市中,星石所赚的钱就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打新股、分离式可转债以及7天回购。

  你一定要有赚钱的第二套方案,哪怕速度很慢,但也能积少成多。

  第四根支柱是“复制性”。

  有很多的资产管理公司,倾尽全力做好一只产品的业绩,但是其他产品的业绩却不如人意。其实,这对投资者很不公平,也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所以,产品之间的可复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据我所知,规模大了之后,很多公司的做法是多基金经理制,一人管几只产品,风格各有不同。容易导致不同产品之间业绩差异过大。

  但星石的做法却是权重制。目前星石的四位基金经理,是按总仓位的权重来分配,而非产品。

  比方说,星石管理的总仓位规模为100%。在某个阶段,江晖可能管理81%,罗敏管理15%,另外两位基金经理各管理2%。

  一旦策略制定后,所有的产品就齐步走。

  这就既集中了团队智慧,也在制度上避免了产品业绩参差不齐的尴尬。

  市场看山如山,见水非水,追求绝对收益知易行难。如果你还觉得意犹未尽,那么我们下期再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