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51shouyi.com/pic/2007410/p20074101445116541.jpg
(
图:网络 文:涵涵妈
)
去年年末在北师大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我混水摸鱼地随着2010届的毕业生投了几份简历,我是2011届的,所以没报多大希望,另外,大家都知道的,海投的回报率几乎微乎其微。
事实也是如此,我还依稀记得当时招聘会上的情形,招聘单位不见很多,应聘者却熙熙攘攘,我偷偷瞄了几眼别人手中的简历,嗬!都是硕博,而且基本都是北京高校的毕业生,又好似博士更多些,尤其在比较好的招聘学校面前。
令人心里不太舒服的是,招聘学校却不怎么高级,基本没有大学前来招聘,都是一些培训学校或民办学校,连公办的高中都少的可怜,象北京四中这样的高中,顷刻间就可以收上一麻袋简历,也就是说,多半麻袋的简历将被当作废纸扔掉。民办高中也居然昂首挺胸,非硕博一边凉快去,我在一个民办高中面前很谦卑地留下简历时,一看,我应聘科目的简历已经收了一大摞子!这就是北京残酷的就业形式,为了留京,我们都一如反顾地饥不择食,不择手段,不耻下位。
说跑题了,要说的是,今天是我们这些应聘成功的这些人进行培训的第一天,中学部共15名教师,除了我和另外一个女老师,基本都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一打听,基本都是首都师大和北师大的。我就问其中一个女孩,为什么不找一个公立学校,民办是没有能力解决户口的,没有户口,留在北京会很麻烦的。她很无奈地说,今年相比去年,留京指标更是少的可怜,这两所高校的研究生想留京都很难,她们院只有两个据说可以解决户口,但却是在昌平。而回家乡的同学,就很好,有的可以进大学。即便如此,北京高校的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以上的,基本都不愿意离开北京,都想留在北京发展,然而,户口的问题却让他们愁眉不展,难以释怀。
从整体来看,貌似留在北京越来越难,这可能和北京人口已经接近临界数字有关,在人口逼近北京环境资源可以承载的极限之时,能做的,恐怕只有更加严格地限制人口,也许,可以有效地调节一下资源的配置问题。
所以,这种情况下,想留在北京发展可能会越来越难。(不需要解决户口除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