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东垣寻根石家庄第二节
(2023-04-10 09:42:50)
标签:
东垣石家庄城市源头 |
分类: 探源石家庄 |
第二节
从对石家庄城市发展史的历史考察,可以明显看到,石家庄的城市起源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石家庄具备的客观条件,必然形成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石家庄的城市化过程,呈现了两种形态——古代中心城市形态、现代化中心城市形态,经历了三个阶段——东垣(真定)阶段、真定-正定阶段、石家庄阶段。
如此结论,并不是主观臆测,更不是受感情因素左右,而是从城市发展的历史得出的必然结论。我们看到,从东垣(真定),到正定,从正定到石家庄,城治的变迁,都是环滹沱河而移动,三个城址的距离,没有超过十公里。变迁的真正原因,都是偶然因素起作用,第一次变迁,安乐垒取代东垣,不过是从名(真定)到实(郡县治所),全盘继承了东垣,只是州郡县衙搬了次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而由真定改为正定,那已经是州郡县衙从东垣迁移了1300多年后的事了,不过是避帝王名讳而已,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动。而进入近代,中心城市的再一次迁移,虽然是城市发展的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是重起炉灶,但是,区域联系和承继关系还是非常明确的。试想,没有正定作为中心城市,京汉和石太(正太)铁路交汇点会选在这一带吗?要知道,和京汉铁路交汇的、决定这一区域中心城市在滹沱河北还是滹沱河南落脚的这条铁路,筹划时的起点,就在正定,本名就叫正太路,而且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称为“正太路”,称呼整整延续了半个世纪。就是石家庄在1939年正式设市后,并不是完全和正定脱掉了干系,仍带有某些正定色彩。如,无论是日伪政权还是国民党政权,驻扎在石家庄的专署,却名为正定专署。至于文化上的联系,更是剪不断理还乱。所以造成割裂,完全是人为的因素,忽略了对石家庄城市发展历史的深入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
将东垣、正定、石家庄作为一脉相承的中心城市,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从石家庄的历史文化研究、城市文化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起,就成为研究的重要议题,明确反映在20世纪90年代,市政协编著的《石家庄历史文化精华》、《石家庄城市发展史》中,明确提出石家庄市是石家庄区域历代中心城治的延续的结论。这一结论,得到了学术界和领导层的赞同。如,时任石家庄市政协主席方秉钧在1997年8月为《石家庄历史文化精华》所作的序言中,就指出:石家庄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是环石家庄近郊而变迁,“随着现代交通和机器工业的兴起,石家庄崛起,不过是历代城治的延续。”时任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陈来立在1999年8月为《石家庄历史文化丛书》的总序中更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来探求,石家庄成为华北重镇、河北中心,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是这一地区历代中心城治的延续”。“这种延续,既是地缘上的延续,更是文化上的延续。”进入21世纪之初,围绕东垣(真定)故城的保护和石家庄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专家学者再一次明确提出石家庄城市发展经历了东垣(真定)、正定和石家庄阶段,肯定了三个阶段的延续关系。
二、专家定论的石家庄城市历史
对于这样的结论,站得住脚吗?
一位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专家、河北省文物局原副局长谢飞,对石家庄的城市历史有着非常明确的定论。2010年7月,在总结河北省文物部门发掘平山水帘洞遗址文化成果时,他明确指出:“水帘洞遗址的发现为石家庄市增添了含金量较高的文化名片。我历来不赞同石家庄市没有文化的说法,石家庄市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建城历史并不亚于河北任何一个城市或地区。”
而在2012年他在为展示石家庄中心城市历史源头著作《东垣传奇》所作的序中,分析了石家庄城市历史发展过程后,更为明确地指出:“大致受滹沱河泛滥的影响和政治、军事的需要,城市伴滹沱河南北迁移,最终又回到了它的发祥地石家庄(东垣)。其名字最早称东垣,而后称真定,称常山,称真定,称正定,称石家庄。难道还不是一脉相承吗?
在这里,人们往往把城市的发展史人为地割断了,特别是把石家庄孤立出来,而忘记了其前身。从历史的眼光看来,滹沱河流域的政治文化中心只有一个,她既是活态的,也是连续的。因此,所谓的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百年历史’,‘百年石家庄’,‘没历史’,‘没文化’的说法是不科学,不实事求是的。现代石家庄是在古代东垣、真定、常山、真定、正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是火车拉来的,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毫无疑义,谢飞先生以一个中国文物界著名专家的学养和长期对河北历史文化的执著研究把握,做出这样的结论,是具有权威性的。
也许还有人心里不免低估:专家是本乡本土的,自家人,自话自说,外人怎么看?有外地专家的意见吗?
一位来自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城市规划专家宋喜信,曾以“建设部驻石家庄规划督察员”的身份,于2008年9月参与《燕赵晚报》关于石家庄城市内在魅力讨论时,明确建言:“凡了解石家庄历史的人都知道,石家庄建城要从东垣古城算起,经历正定时代,到如今的市区时代,是一脉相承的。”
(参见《燕赵晚报》2008年9月4日A3、A4版)
专家学者的见解,为我们探源石家庄的城市历史提供了明确的思路,那就是要从滹沱河流域石家庄中心城市起源、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把握石家庄的城市历史。石家庄城市发展经历了东垣(真定)、正定和石家庄阶段,肯定了三个阶段的延续关系,给石家庄的城市历史做了明确定位,确定无疑地告诉人们:石家庄不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中心城市的原点、城市发展历程的出发地就在东垣,石家庄的城市历史距今已有2400多年。
三、
回答这一问题,同样不能从感情因素出发,或是固守旧的观念,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到历史发展进程中去寻找答案。
首先,从滹沱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考察,东垣是起源最早的城垣之一、且是滹沱河流域中心城市石家庄传承延续链条中的第一个环节,是众多古城中的唯一城市。
再次,从中国历史进程考察东垣的作用,东垣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认真解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据东垣(真定),定中原,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
千年兴废,历史定格:东垣(真定)是石家庄中心城市的源头,是石家庄城市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城及其周边地带是石家庄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秦汉文化的集中区域,有汉代名人墓葬——赵佗先人墓、张耳墓,是历史名人赵佗、赵云故里,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战略要邑,曾经的历史时光,在这里演绎过一幕幕金戈铁马战滹沱的雄壮活剧,在古老的滹沱河两岸踏上了风雨剥蚀不掉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