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
标签:
杂谈 |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http://s8/middle/62591013taed92eba8e87&690
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
http://s8/middle/62591013taed94e59f407&690
步入丽江古城,踏上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两旁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沿街小铺里摆满闪耀的银饰、古朴的手工艺品。夜色中,屋檐下的红灯散发着迷幻的色彩,街上的游人熙熙攘攘,餐馆、酒吧里歌声鼎沸、笑语喧哗。整个古城,完美展现了古老的文化风貌,也极具浓烈的现代人文气息。
豆豆顺流放下了一个许愿灯,他说他的愿望是当个化学家(记得以前他说要当建筑师来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化学家了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1EN00SIGG.gif
http://s1/bmiddle/62591013taeda1b080c20&690
束河古镇:
束河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
http://s7/middle/62591013taeda385e21b6&690
束河古镇上的“茶马古道博物馆”里保存有当年马帮的一些珍贵的老照片。
三眼井:第一眼喝,第二眼洗菜,第三眼洗衣服。
http://s6/bmiddle/62591013taeda51169a55&690
古镇上许多客栈、餐馆门口都挂着这样的牌子,表达着现代人在古镇中最想寻找的感觉。
http://s15/bmiddle/62591013taeda6438bb7e&690
在大理,称姑娘为“金花”,称小伙为“阿鹏哥”(大理的导游小姐叫了戴博士一路“阿鹏哥”,我听着怎么有点儿不入耳,可能还是有文化差异);在丽江,姑娘被称为“胖金妹”,小伙被称为“胖金哥”。书上介绍,因为丽江古城的饮用水含的矿物质比较多,那里的人都比较瘦、比较黑,因此纳西人就以胖为美、以黑为贵。他们认为越胖越黑人越老实,而越瘦越白则越是坏人,因为坏人都是尖嘴猴腮的!
http://s13/bmiddle/62591013taeda8524f16c&690
古镇上很多小贩在街边卖洗净的水果、蔬菜(西红柿、黄瓜等),供口渴的游人吃。一问价钱,居然论个卖。先问了一个摊子,橘子十块钱四个,嫌贵;又问一个摊子,十块钱三个,更贵!好不容易找了个摊子是论斤卖的,买了点儿橘子和葡萄,拎着吃。
丽江是纳西族人的聚居地,丽江古城保存的是纳西族古文化,即东巴文化。东巴,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东巴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动。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比甲骨文更早,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由于东巴才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为东巴文。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白天,在丽江和暖的阳光下,漫步街头,你总会看见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上还习惯戴着红军时期的八角帽。他们在阳光下悠闲地踱步,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