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六、七年前我对南锣鼓巷有着高度的情感和追求,因为从小带大我的爷爷,老宅就在南锣鼓巷里的小菊儿胡同里,小时候在台湾经常听爷爷讲述他小时候在胡同里生活和上下私塾的事,非常有画面感,一直到我来到北京,在远房亲戚的带引下才来到爷爷生活的老宅,原来离南锣鼓巷如此近。正因为这个原因,更让我决定在北京深根发展,一度让我在找咖啡馆店面时,南锣鼓巷是我心中的首选,为的就是想和爷爷的老宅近一些。
随着逛的人愈来愈多,非集团统一操盘的缺点开始出现了,好位置的房东,或租给销售好的商店的房东开始注意到商业价值,地主的个性显现而开始涨租金,至今都是如无人管理和无行情的连翻涨,房东说了算。因此,老外开的小店不见了、数家独立小咖啡馆不见了、原创品牌小商品的店不见了,一切卖着好东西而获利率小的店都不见了,换成愈来愈多的小吃挡口、大品牌的小店、小酒吧,而卖老物件的店也换成了卖劣质纪念品的店,更多的是房东把门脸房切成更小的挡口再向外租,有照经营的无照的、乱七八糟瞎卖的一堆,所剩无几的几家质量不错的店,如果不是房子自己的,看来也等着租约到期疯涨的命运。当然,也有着前仆后继的那些筑梦者在南锣鼓巷里造梦,通常都会在租金的圧力下壮烈犠牲断送梦想。
后海离南锣鼓巷不过步行10分钟的路程,但我早己很厌烦往里走,每次经过南锣鼓巷的北口或南口,那人多的我真不想进去看大家的居脑勺。而我每每开车从南口经过,看着那些闯着红灯还不觉理亏的人;穿着整齐但讲一句话带着三次“你妈“的人;牵着孩子刁着烟回头再吐口痰的人,我瞬间就觉得文艺青年和小清新的那些年己经逝去。我这些天老是问一些身边的朋友,最近去过南锣鼓巷吗?十有八九早就和我一样不爱往里走;如果有人去,我会问他南锣鼓巷除了纪念品和乱七八糟的小吃外,还有什么? 基本上都回答不出来…